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溯源 《西亚非洲》2007,11(4):23-28
冷战结束后,受到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政治民主化改革成为中东伊斯兰各国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由于西方国家同伊斯兰国家对民主的认知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同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民主化要求之间也有严重分歧,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至今尚未取得显著成效。伊斯兰国家各国政府作为民主化改革的施动者,承受着协调分歧的巨大考验。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改革的前景因国内外相互冲突的民主诉求,以及各国政府协调能力的不同而面临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面临世纪之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拥有众多的现代化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当然,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主要靠现代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观念和社会机制来培养,但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是也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呢?这是一个需要讨论清楚的现实问题。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分量最大,并对传统的各个层面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几千年来,它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团结,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协调人际关系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指导、鼓舞炎黄子孙在神州大地休养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密切相关,其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外因,反恐利益则是其中东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反恐行动新的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4.
孙溯源 《当代亚太》2011,(3):27-39,26
亚欧会议的制度匮乏源于成员中缺少强势主导国及其创设的国际机制。当前亚欧合作面临三大主要矛盾,即共同威胁上升、力量对比改变和新成员的加入。亚欧对跨区域合作的需求增加,同时合作的难度也在增大。亚欧合作需要在更新议题、调整合作的方式和方向等方面不懈探索以保持活力。为在制度短缺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合作,亚欧仍适合遵循以开放和自愿为基础的弱机制模式,并需要依靠亚欧双方主导性力量加强多边协调,以务实的态度优先在低政治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5.
个人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思想家们见仁见智,难成共识,有不少问题似乎谁也没有完全说清楚。读罢李光远同志的新著《个人问题》(华龄出版社2008年7月版),眼前为之一亮,若干疑点难点在这里得到了清晰的解答。这些解答以事实为依据,说理透彻,论证严密,颇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是所有文字也是汉字的根本属性,不断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字经历了几次变革,但仍然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的文字,仍有一部分常用字笔画繁多,难写难记.要通过再简化,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自1996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程呢?它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这项工程进展如何,前景怎样?为搞清这些问题,最近记者走访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研究员,他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就有关问题作了回答。 周:李所长,许多读者十分关心“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情况,但这个课题专业性强,一般人不大清楚它的详情,请您介绍一下。 李:可以。我先讲讲这项工程的缘起和它的意义。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史学学科建设,活跃史学研究气氛,推动我国史学的发展,本刊哲史部于3月26日召开了一次史学家座谈会,以“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史学”为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史学学风、史学队伍建设、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和提供书面发言的代表是:戴逸、李文海、石仲泉、苏双碧、杨胜群、郭德宏、邵维正、张岂之、郑师渠、瞿林东、田居俭、张海鹏、蒋大椿、于沛。本刊哲史部的全体编辑出席了座谈会。求是杂志副总编辑朱峻峰同志主持了座谈会。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好的见解。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以谁为本?说来话长。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时期即提出了“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的口号,这从表面上看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野,存在着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难以享受人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为本”之列。在欧洲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里,作为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这里的“人”无疑指人类,指全体社会成员,而当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根本没有做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10.
2000多年前,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在记载杜仲的药效时,称“杜仲味辛平”,“益精气、坚筋骨、强灵志、除湿、止沥、补中”。把杜仲列为中药之上品。进入50年代以后,我国和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专家开始对杜仲的药理和医疗保健作用进行了更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