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泰同,微笑之国。但从2006年开始,微笑之国难以微笑,四年时间内,政权四度易手。转机在2011年出现,当年8月,44岁的英拉出任泰国总理。  相似文献   
2.
潘阳 《学理论》2008,(18):81-82
在魏晋南北朝士人的审美主体精神结构中,山水审美意识占有重要的位置。山水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自觉和成熟。其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扩展,是魏晋以来的社会审美文化活动和审美主体精神发展与审美风尚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不但积极地推动了当时的文艺创作之发展,对丰富魏晋南北朝文学、美学思想起到了异常突出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山水审美文化的发展更是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审美观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势、炉火纯青之境的原因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潘阳 《今日广西》2008,(6):12-13
机会是专门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这种准备可能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很长时间积累后的最终爆发。但是,一些人看到成功的时候,成功背后的积累却常常被忽视,这也是很多人抱怨别人可以“短期暴富”而自己却做不到的原因。读完宾静的创富经历后,你能感受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创富跳动韵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力资源异常丰富而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事实决定了中国就业问题的严重性。建国以来,虽屡经就业问题的困扰和冲击,由于国家采取了适时可行的政策,渡过了难关,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进入90年代,中国又一次面临新的就业挑战,对此,需要冷静分析,着力研究,提出可行性对策。一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就业高峰的冲击。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初期,当时既要安排400多万失业者,又要解决农民的破产问题。由于国家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和生产自救,以工代赈等措施,稳妥地解决了这次就业问题。第二次出现在60年代初期,由于“左”倾冒进,追求高速度,使招收劳动力失控,国家职工剧增,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急剧下降。国家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动员城市青年去农村,鼓励个人开业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城镇300万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第三次就业高峰出现在70年代末期,当时劳动就业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在1967年——1976年动员约1500万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方面从农村招工1300万人,造成中外历史上罕见的城乡劳动力大对流。“文革”结束后,知青纷纷返城,积压已久的城镇就业问题象火山一样爆发了。据统计,仅1979年,全国需要安置1538万劳动力就业,待业率为5.8%。面临严峻的就业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