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艺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原则。早在三十年代末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著名论断。建国以后,又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些论述从中华民族整体和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独特异彩作出了精辟的理论概括,也为我国文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美学追求指明了前进方向,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批评实践和成就,长时期为其伟大的文艺学、美学思想所掩,而向来鲜为人道。这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缺憾。 严格地说,毛泽东几乎没有写过专门性的批评文章。他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固然可以看作一篇典范的作家论,但毕竟仅是罕见的个例。此外似乎没再写过。然而,从《讲话》等著作中所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