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0年后,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过了不平凡的90年光辉历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概括,就是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相似文献   
2.
《四川统一战线》杂志是一本既薄又博的刊物,创刊至今已经25年、出版300期了。25年,300期,不平凡的两个数字;从内部期刊,到公开期刊,再回到内部期刊,不平凡的一段历程。25年来,不论社会怎样变化,尽管与当今很多期刊的追求很不协调,但它的两个特征——薄与博始终没有改变,它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就是要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颂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奏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4.
作为刑事冤案的法定救济途径,我国刑事再审启动呈现出司法实践运行与法律文本逻辑相背离的“二元分化”困境。从法律文本逻辑层面来看,无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还是案件当事人,均可基于原审生效裁判出现错误从而启动或者申请启动刑事再审程序,救济遭受错误审判的受判决者。但是这种法律文本逻辑没有传递到司法实践当中,我国刑事冤案的救济已经陷入到“申诉难”、“纠错难”的实践难题当中。刑事冤案救济的“二元分化”困境是由我国职权主导的刑事再审启动模式偏离运行所致。为了破解这种“二元分化”困境,学术界和实务界分别出现了理想的诉权驱动模式改革方案和自发的综合审查模式改革方案。对于未来刑事冤案的救济路径,应当首先实现职权主导模式的内部性控制,而后借鉴、吸纳诉权驱动模式的有益经验,最后赋予申诉人对综合审查模式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多党合作建立60周年之际,笔者感慨万千,谨就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在借鉴各地试点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设置了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这一特别程序。但该程序使用范围过窄以及无法与自诉案件和解与调解程序相衔接等缺陷而导致被架空。因此有必要从广义上去解释刑事和解这个概念,并把公诉案件和解、自诉案件和解与调解、附带民事诉讼调解都纳入到刑事和解之中,在现行刑事诉讼法框架之下,重构刑事和解制度,使刑事和解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协调衔接,有效融合,消除法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进而增加刑事和解的可适用性以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危险驾驶罪是刑法所有罪名中唯一一个最高刑为拘役的罪名,也是刑法所有罪名中唯一一个不能适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的罪名。因此,危险驾驶罪的强制措施适用方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刑法修正案(九)》出台后,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增加至四种,即醉酒驾驶、飙车驾驶、超员超速驾驶以及违规运输危化物品驾驶。鉴于醉酒驾驶与其他三种行为在行为方式、入罪标准和人身约束紧急性上存在不同,其危险驾驶罪的强制措施适用应当采用严格的"二分法"。  相似文献   
8.
口供印证属于印证证明模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其中,认罪案件普通审理基于诉讼程序的完整性,口供的印证保留了完整的司法证明过程,需要遵循“实质印证”法则。认罪案件简化审理基于存在诉讼程序的简化,印证过程呈现出简化印证特点,但是审判人员必须坚持最低限度的印证要求。翻供案件中的口供印证呈现出双重印证特点,既要审查认罪供述的印证问题,又要审查翻供理由、无罪辩解的不能印证问题。共同犯罪案件的口供印证则是呈现为一种对比印证特点,审判人员需要对比共犯认罪供述的一致性,并在结合其他证据印证的基础上,得出共犯认罪供述的证据事实是否得到充分印证。  相似文献   
9.
历史选择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应该回顾口号发布时期的社会形势、政治形势,深刻领会"五一口号"发布的重要意义、历史必然和得到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的历史原因。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成功,说明了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的必然性和正确性,由此进一步树立坚持中共领导,携手开创多党合作新局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