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宋代有直隶京师与隶于府州两种。以宋史地理志为据,结合宋人地志和历史文献,以及今人研究成果,可以确认,宋代三百多年间先后设置过130个军。  相似文献   
3.
"军"作为不同于州县的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出现于后周而盛于宋,其设置贯穿了整个两宋时期。通过对两宋时代各个军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设置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军"作为一种不同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单位设置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代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军,其长官或称知军,或称军使。对此,龚延明先生在其所编著的《宋代官制辞典》中称:"军一级长吏称‘军使’或‘知军事’,如云安军使、知光化军。"并引用《宋会要辑稿·职官》:"军、监使,掌同诸州,……亦有称知军、监事者"一语。[1](P537)据此,宋代军使与知军在使用上似乎可以相互取  相似文献   
5.
宋代地方行政体制中的县级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宋代行政体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宋代县级军以军或军使形式存在,军使与知县互兼且常以县的名义列于府州属下,因而常为人忽略。县级军体制萌发于仁宗朝,经神宗后至徽宗时定型。县级军的设置对宋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当地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并对后世同一种建制单位分别隶属不同行政层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殒的星     
早殒的星田雁,胡治敏在我们案头的镜框中,端端正正地嵌着一张大英寸的集体合影。从照片那20多人的脸型上,只能依稀辨认出李富春、罗瑞卿、李志民等革命老前辈。在前排正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格外醒目,她头戴棉军帽,身穿列宁服,腰系皮带,秀气的圆脸上镶着一双水...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宋代初设时虽有直隶与非直隶之分,但并无行政级别差异,知军、军使作为长官名称可相互混用.至北宋中期,军使仅用于非直隶军,并在行政级别上有明确区分:直隶军等同下州,非直隶军隶于府、州.与县相当.导致这种差异的形成是基于实际需要和体制上的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始于仁宗庆历年间,至神宗熙宁年间扩展,徽宗宣和年间定型,一直沿用至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人,从这一角度出发,中美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