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2005年5月云南遭遇严重旱情和全省农业抗旱的现实,再一次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的角度,揭示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新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要实现云南经济全面发展和增强整体经济的竞争实力,就必须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统筹”要求.不断推进骨干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提升。这当中,统筹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兼顾资源与环境.整合相关经济要素。实现系统性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34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6%:增加值91.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4.7%;实现税金4.5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1.4%;农产品加工转化率33.87%。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应该突出外向型发展的战略定位,更高效地实现与国际大旅游市场的产业对接,从而按市场法则追求并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五大产业之一。为此,必须围绕“使云南旅游产业成为能真正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强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新举措,突破固有的体制障碍和机制约束。从根本上提升云南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发展特色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特色产业的产业选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掘和发挥产业优势。云南农业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潜在发展优势。这些农业产业优势的发挥,需要以系统分析为切入点,按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辩证思考基础上,提出明确的发掘思路,实现比较优势的最充分发挥和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的20个字概括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美丽图景,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构想。云南省情特殊,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怎么搞?这已成为有关专家和各族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话题。本刊特刊发云南省社科院董棣、罗本祥同志的文章,并配以国内有关专家的代表性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促进云南经济又好又快的实际要求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整合好区域发展要素,组合好区域发展优势,减少区域发展阻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在部署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时,首先就强调“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多年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