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转化的双重转变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为此,要剖析其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就不能脱离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双重性转变的这个大背景。要在这个大背景下解析主导价值观和非主导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公共领域价值观和私人领域价值观的关系及其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伦理道德观。阐释了邓小平伦理道德观的三个层面 ,据此认为邓小平伦理道德观的最大特色在于强烈的实践性和浓郁的时代感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指导方针。加强高校“两课”建设 ,需要在教材编写上、正确处理邓小平理论课与“两课”关系上 ,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光靠市场与社会层面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调整是不行的。从源头上看,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在特殊治理体制下历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城乡分割、城市优先的利益结构的系统全面的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从以前的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由以前的城市优先走向城乡统筹兼顾,实现工农权利平等,消除市民与农民间基于身份相异而不同的待遇。城乡一体,工农权利平等之时也就是统筹城乡的目标达到之日。到那时,农民及农民工不再是“二等公民”,会具有自由迁徙与就业的权利,农民进了城便成为市民,从事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