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分别对以官方统计数据和自我报告法获得的数据进行初步回归分析发现,在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多种因素中,"低自我控制(low self-control)"的解释力最为突出,证实了青春期特有的身心冲突极有可能是导致此人生阶段犯罪(或偏差行为)激增的主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青少年犯罪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素质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公民素质的基本要素是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社会和谐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罪犯心理矫治作为管理和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一个兴起、衰落和复苏的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出现了罪犯心理矫治的复苏,而将心理治疗重新纳入刑事司法体系的原因是于罪犯心理治疗效果的无分析研究。未来心理矫治的发展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讨“什么有效”上,放在对从业者的培训上,并且有可能成为刑事一体化、协同化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郑红丽 《法制与社会》2013,(15):236-237
本文对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领域中的新进统计技术做了一个较深入的考察和介绍,并强调了新发展出来的统计技术——ROC曲线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等对罪犯评估结论准确性的巨大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成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聊感是每个人都可能体验到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的研究认识到无聊感的破坏性后果,包括青年吸毒行为。本研究在梳理无聊感概念的基础上,调查了我国3128名14~35岁青年的无聊感与吸毒行为的关系。在无聊感方面,青年的休闲活动方式普遍不佳,且县城青年的无聊感体验最高;男性青年的无聊感高于女性;青年群体中,年龄越大,无聊感越强;城乡差异以及辍学、失业等社会因素对无聊感有明显的影响。相较于感觉寻求而言,无聊感与吸毒行为的相关性更强且更为直接,而进一步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感觉寻求对吸毒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产生的。因此,对青年吸毒的预防和矫治工作应将无聊感纳入考量,青年工作也要重视青年的无聊感体验以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健康休闲活动方式与场地,重视培养青年的休闲技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