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基层安排参观的项目他不看,偏要看不请他去看的地方;基层准备好的饭菜他不吃,偏偏要到老百姓家去就餐。结果,被检查单位那些遮盖起来的问题全暴露了出来。对此,基层负责人却颇感委屈:上级领导这不是有意给出“难题”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党史、近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革命根据地史的学术著作。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玉湘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就是其中之一。该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经济状况及  相似文献   
3.
买树?买果?     
日本一些苹果种植场不久前开办了一种出租苹果树的生意,城里人只要缴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挑选一株苹果树,从而在收获季节得到这株苹果树的全部果实。种植场承担已出租苹果树的全部生长和保养工作,并负责把收获的苹果按照地址送到顾客家里。如果某株苹果树歉收,苹果种植场还负责赔偿顾客的损失。由于这种租苹果树的方法比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4.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冯治和新乡市委第二党校张敬民合著的《史来贺评传》,1991年5月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为《评传》作序,称赞《评传》“内容朴实感人,语言简练活泼,可读性较强,是一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6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华龄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庄经验暨《史来贺评传》座谈会”,陈丕显、段君毅、杨成武、汪锋、冯文彬、王光美、袁木等近200人出席。与会者对《评传》作了较高评价,称赞作者和华龄出版社为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评传》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新的表现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史来贺成长的历史和刘庄的历史性巨变。使人们在刘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面前,亲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巨大胜利。综观全书,具有如下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模糊性思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单位的每一位成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工作对象的思想状态的认识往往是从模糊性的概念开始的。只有经过认识的深化,才能逐步加深对工作对象思想状态精确性的理解。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模糊性思维:其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个不同场合也大  相似文献   
6.
<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长流。"一曲哀婉凄切的《走西口》,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泪,道出了多少人的苦难史。"西口"在哪里?就是晋西北右玉县的杀虎口。今天,当你徜徉在西风古道,昔日的大漠孤烟早已难觅,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松涛阵阵,仿佛边关将士金戈铁马英姿飒飒;杀虎口内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好似万里茶路晋商驼队铃声回荡;通顺桥头,人们  相似文献   
7.
接待上访者,是各级领导较为头疼的难心事。举凡上访,百姓多是为的难事、急事、愁心事。心里着急忙慌,自然就上跑下跑,从而导致上访事件增多。解决这一难题,各地都想出了  相似文献   
8.
郭中 《求索》2012,(11):122-124
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通过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证了"有+VP"和"有没有+VP"结构中的"有"和作为答句中单独的一个"有"是表肯定的副词,还讨论了肯定副词"有"的问答功能和语用价值,不仅具有表示肯定求证的功能,还具有表示确认的功能,而且在语义上有侧重确认强调客观事件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怪哉!公安科斗胆窝藏杀人犯幽馨,纪大海1993年5月的一天,被关押在高墙铁窗内的张宏君、刘长江、潘国庆、张胜利、阴国栋咋也想不到,今天咸阳秦都区人民法院对他们犯有"窝藏"杀人犯的罪行进行庄严宣判。依据法律条款,判处张宏君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刘长江有...  相似文献   
10.
城乡“四清”运动的发动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63年至1966年,全国城乡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城市的运动称为“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农村的运动称为“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后来城乡都统一称为“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这场运动动员了几百万人的工作队下乡下厂,延续四年之久,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政治上的“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并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理论准备。当时为什么要发动这场运动?有些什么深刻的教训呢?下面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