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二十一日,福建海澄。一叶扁舟,载着几位清朝官员,即将离开这里,穿越海峡,直奔台湾而去。由于风大浪急,多次停留等候合适的季风,这趟穿越台湾海峡之旅延宕了20多天,才抵达台湾。虽说使团负责人孔元章将这趟行程自诩为"招抚",但实际上是将代表清廷,跟对岸长期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氏政权,开展一次正式和谈。双方要围绕国家统一的实现形式、台湾未来地位和郑氏集团的前途命运,展开唇枪舌剑,在谈判桌上一争高下。孔元章是何许人也?清廷为什么要派他赴台"招  相似文献   
2.
<正>康熙元年(1662年),荷兰侵略者被郑成功驱逐出台湾。其后,荷兰人并未远去,仍望有机会重返台湾,并为此曾介入清郑内战,联清打郑。但事实上,荷兰人此举作用不大,没有也不可能藉此达成重占台湾的目的。荷兰人和郑氏集团结下的梁子,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几年前接受明朝招抚的郑芝龙,率明军舰队打赢了这场肇因于贸易纠纷的战役。这是中国人首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此后,郑芝龙的海商集团控制了远东水域的海权。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要向郑芝龙船队进贡10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