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陈友冰 《两岸关系》2008,(12):39-41
学生生活的林林总总以及社会对此的关注,往往能反映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两岸学子不同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两岸分隔50多年来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差异和隔膜。  相似文献   
2.
当历史匆匆进入21世纪时,我应邀赴台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客座,就住在当年吴大猷先生建的学人宿舍内.  相似文献   
3.
与大陆宏观的谠论和纵横的探寻相反,台湾学者长于微观,以深察细悟、条分缕析来小中见大,窥一斑知全貌。举唐诗研究为例,他们喜具论一种物象,如花、月、云、树、题壁、饮酒、谐谑,乃至更为具体的牡丹花、海棠花甚至“缎带花”,饮酒中的“江楼饮酒”乃至酒壶等酒具,谐谑中的“笑话”乃至“荤笑话”,从中提炼出唐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质,推演出唐人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唐代文学的体裁、风格、表达方式和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0年初,我曾应邀赴台在“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就住在当年吴大猷先生建的学人宿舍小楼内。  相似文献   
5.
心系统一记信阳县政协委员台属贾立刚和贾立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的人。信阳周围方圆上百里,台胞、侨胞回乡探亲访友,只要找到他,他都帮助解决困难。他年近花甲,还肩负着六十多户统战对象报纸杂志的义务投递任务。贾立刚在台湾有50多位亲人。几十年...  相似文献   
6.
现年36岁的黄明江出身于中医世家,先祖父于清朝年间定居陕西,以专治跌打损伤及伤寒杂病出名,后因战乱迁往信阳市西关开设黄家大药店,行医城乡。黄明江自幼跟随父亲学医,继承祖辈“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训,刻苦钻研,掌握了精湛的医疗技术。1978年,他到青海省西宁卫校深造学习,专攻骨伤病科。1981年毕业后,在洛阳骨科研究所工作至1990年。10年间,他得到专家们的亲自指导和重点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潜心研究国内外典型病例,走访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名医、教授,集众家之长,将祖国传统中医学与现…  相似文献   
7.
陈友冰 《两岸关系》2008,(11):34-36
近五、六年,每年都要到台湾转一转,或是去担任客座教授,或是短期的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访台期间,当然也不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旧朋新友,喝酒聊天,或是借讲学之机,登山临海,探胜访幽,大快朵颐之际,也渐渐熟悉和了解了台湾的方方面面。在一本于台湾出版的小书“后记”中,我曾谈了台湾人见神就拜、让如来、关公、济公三人莲台并座这种宗教信仰上的“大杂烩”。  相似文献   
8.
近来,台湾全岛围绕陈水扁的受贿洗钱案搞得沸沸扬扬,新闻、娱乐界更是亢奋:社论、短评、主播、名嘴、真人秀满天飞,无时不讲,无处不在。陈水扁的一切隐私,从小时赤脚上学,到半夜打电话向友人诉苦也都在报章电视上被津津乐道,其中一个吸人眼球的话题就是陈水扁的求神拜怫。一位堂堂的台湾政要,今天到济公庙求签,明天到福昌宫打卦,甚至被一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装神弄鬼糊得晕头转向,也真让人叹为观止,堪称台湾政坛一绝。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50年的阻隔,有着共同血脉、共同文化背景的两岸学者已变得有些陌生,不但不了解对方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进展情况,而且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也各有意趣。但是中国毕竟只有一个唐朝,只有一个李白和杜甫。同一种研究对象,同一个文化传统,在世纪之交又面临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两岸学界同大于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岸的学者只有通过加强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唐代文学研究拓宽和深化,合力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关于这一点,两岸的学者都有着清醒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郑汉钿, 1952年 3月出生,祖籍浙江省乐清市。 1972年至 1979年供职于乐清市建筑公司, 1980年至 1984年担任乐清市引进设备原件厂厂长,现任信阳华通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到信阳投资办厂,郑汉钿经历了一段极不寻常的经历,其中确有不少酸甜苦辣。 1984年底,郑汉钿刚过而立之年,满腔热血,希望大展身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先后创办了信阳市电器开关厂、信阳市高压开关厂电器分厂、信阳市高压开关厂直属低压分厂。 1994年 7月,信阳昌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郑汉钿任总经理。按照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郑汉钿拥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