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等院校新校区办学的模式,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特点和问题。对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新校区的文化传承,运用CI理念来解决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呈频  张榄 《理论月刊》2003,(11):146-148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推行和实施教育创新,既有其科学性,也有它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促进城市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制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城市就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占绝对主流的正规的就业模式有被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二元化的就业模式所取代的趋势。发展非正规就业成为缓解我国城市就业矛盾的一条现实途径。影响我国城市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体系上的障碍;社会保障体系上的障碍;社会支持体系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城市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制度与对策主要包括:细化政府管理职责,保证非正规就业有序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发展;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推动非正规就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 ,主要是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这是《辞海》从生理学范畴对素质概念的阐析 ,也可称之为遗传因素 ,是先天的 ,是个人能力 ,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素质在教育学上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素质在广义上也可以说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且与社会协调的一种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人始终不会脱离社会教育 ,尤其是学校教育 ,也绝对不会隔绝社会教育对其素质教育形成的影响。以育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与校园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都在扩大,原有的校址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多数高校都在建设新的校区,因而,面临着如何建设一个具有高校特色文化的新校区问题。对此,比较明确的答案是:理念先行、精心建设、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6.
政治辅导员工作体制和机制是我国高等学校长期形成的学生工作模式。政治辅导员体制的运作,对于高等学校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社会化,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越来越显得低效和被动。本文通过分析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背景,就如何构建新型学生工作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和职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江泽民总书记曾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8年6月,他又重申了这一观点:“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是坚持创新,敢于创新”。所谓创新,是指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工作者是…  相似文献   
8.
校园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子系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园建设中应确立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的理念,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廉政的管理运作系统。在校园建设中应正确解读和把握“和谐”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校园建设和谐地开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