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所谓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之分。大文化即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小文化即指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文娱体育、医疗卫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本文仅就知识教育、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探讨。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知识、科学文化水平。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其教育和科学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民族也是一样。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它必定是经济繁荣的、强大的国家;一个有着高度文化水平的民族,它必然是富裕兴旺的民族。列宁说过,“在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文化的发展与否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进度,文化的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黔西南这个边远的山区,文化的进步与落后,关系到各民族人民的富裕与贫困。  相似文献   
2.
提起以物记数,人们就想象到原始人“击石取火,积物记数”的生活情景。在现代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一般的人皆用文字记数写算,少数文盲虽无使用文字的能力,却也不知道什么是以物记数。但以物记数的历史残存现象至今并未完全灭绝。 居住在黔西南的黔东方言苗族结婚时,由新娘的舅舅备一截长二至三尺,直径一寸许的竹棒,上标有度数一至四十,尤如称杆。棒上刻出女方家要求的聘金数,然后用刀将竹棒破缝不通底,划破的一头用红线扎紧。待男方家来接亲时,在宴席上,由女方的舅舅拿出,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男方付清所记聘礼后,破竹为二,男女双方各存一半,也作婚姻的把凭,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苗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州现有苗族16万多人,由于都是数百年间先后由外地迁来,故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各异,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极为复杂。民国以前对这里的苗族极少进行调查研究,旧方志中虽略有提及,但却支离破碎,或张冠李戴,或真伪难辨。因此,多少年来,都没有弄清他们系从何地、为何迁来?具体分布在那些地方?笔者近年来因从事《黔西南南州志、民族志》的编写工作。带着这些问题,作了大量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并根据语言分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