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文件在中国政府组织的运转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文件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了文件生产的泛滥,甚至产生了许多“反效率”的冗余性文件。通过对A区区镇两级政府的文件生产过程及其行动逻辑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基层政府中文件的冗余性生产是基于中国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结构的产物,受到上下级政府间绩效责任和风险责任双向传导的科层制逻辑支配。对于不同层级的基层政府而言,文件的冗余性生产使得其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绩效压力与风险责任的捆绑与转移。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作为一种政府组织内部的特殊现象,从科层组织行为逻辑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件的冗余性生产过程,能够为分析当前“以文件精简文件”的现实困境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社会结构愈发复杂,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基层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诸多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下移至地方政府,城市成为了施展国家权力的主要场域。基于此,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逐渐趋于地方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非政治化、工具化、常规化的治理创新手段来回应和调适转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本文以A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三层逻辑:一是,基于规则和法治,构建法理型权威;二是,基于行政绩效和回应性,提高市民满意度;三是,基于道德符号和公共服务,树立地方治理的道德权威。作者认为,面对碎片化的城市社会,地方政府的治理范式和国家-社会关系都在发生转变,即逐渐从原本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和动员向当前转型时期下强调回应和善治转变。  相似文献   
3.
4.
已有研究通常将运动式治理和官僚体系的常规运作看作两种泾渭分明的、互为补充或矛盾的治理形态,但论文认为,运动式治理和常规化官僚运作只是在理论分析上存在的两个理想类型,实际上,中国的治理运作很大程度是在这两个理想类型之间不断转变的治理谱系,而治理任务的合法性承载是解释这些差异的核心变量。论文通过对A市18年创卫历程的考察,展现了A市的创卫在前期要件齐全的运动式治理中是如何被常规化从而失效,又如何在获得充分的合法性承载之后通过首长站台、高位协调、加强保障和严格问责等手段进行再运动,从而取得成功的。进而,论文指出,运动式治理和常规科层体制背后的问题是注意力分配,而合法性承载概念将有助于解释注意力是如何在治理谱系中进行分配的。  相似文献   
5.
专栏导语     
<正>中国国家治理的过程及逻辑近年来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的注意力,尤其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更是进一步把中国国家治理的有关的研究推上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前台。新近的研究试图进入中国政府和政治运作的真实世界,寻找能够将社会经济诸领域的结构要素统合起来,并形成具体运行机制的线索(渠敬东,2012:114),希望能牵一发而策动全身,发现社会总体运行的内在规则(渠敬东,2012:114)。随着众多学者的努力,一些具备上述特征的线索被抽象出来,逐渐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