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的群体性活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交互性.为了避免相互残杀,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公民共同让渡出部分权利以契约的形式委托第三方代为管理,这是契约理论下公共管理产生的基本逻辑.公共管理以公民权利实现的基础,同时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契约的委托人,必须在契约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走社会、市场、政府有机结合的运作方式是公共管理有效实现公民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我国失业人口增多,为求生存,部分失业人员从事流动商贩,从而产生一系列负的外部性问题。然而市民对流动商贩需求的双重属性和城管部门职能的局限性,使城管部门执法本身也成为了城市管理问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城市管理中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绝非孤立的流动商贩负外部性问题,而是以此为起点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内容体系的适应性、科学性是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产出的重要基础。随着民族地区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在市场机制、互联网+等现代工具的共同作用下,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壁垒逐步被突破,自由主义凸显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等等,使传统基于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历史事实和新中国静态层面的符号要素作为教育内容体系的认知教育的功能式微,而基于现象、个案等为基础的动态体验教育需求凸显。因此,共建、共治及共享的动态信息基础上的体验教育内容体系建构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效、持续产出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作为“留守家庭”的主要群体,其是否能够有效融入到新社区,事关脱贫攻坚政策的成效。与其他一般群体不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进入新社区后很难通过学习而“再社会化”,这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研究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老年人的融入”为题,以G省S县C社区为个案,通过实地调查,基于老年人的生活、社会交往及心理的视角进行探索,发现由于个人和环境的因素造成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上融入难、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心理上认同感低等问题。对此,研究从社会工作视角回应搬迁老年人社区融入方面问题的需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社区,提升其“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