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的重要立论依据。为什么说“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因为发展太慢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孔繁森,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一个光辉典范。他的先进事迹,震撼了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灵。从60年代的雷锋、焦裕禄,到90年代的孔繁森,他们的先进事迹中都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根本出发点,他们保持  相似文献   
3.
4.
不久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从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推进全省城市化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发展目标和重大措施。从目前各地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辩证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顾介康 《唯实》2013,(7):60-62
推进"新型城镇化",其关键在一个"新"字。具体说,一要深刻理解城镇化的新内涵;二要着力提升城镇化的新品质;三要努力形成城镇化的新特色。一、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新内涵与传统城市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经济社会的一切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苏南模式”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苏、锡、常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所逐步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现在,“苏南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已超越了苏、锡、常  相似文献   
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再认识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式的空想变成了科学,他们也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一些预测。按照他们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经过短暂的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后的共产主义第一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进行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探讨。就我所见到的一些论著和文章来看,大多是从生产关系特别是从所有制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的。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按劳分配制度的确立和在全社会的实现程度,不仅仅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而且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本文试图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结合上来考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问题,从中探讨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城乡关系,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有关。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进程表明,江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全国省、市、区中是最小的,这是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协调城乡关系的结果。因此,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这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考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城乡关系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揭开了结束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这场大讨论,一开始就得到了邓小平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