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泰方言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声调的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这跟赣客方言极为相似。近百年来,由于共同语的强烈冲击,一些字产生了文白异读,文读变为不迭气清音,而声母的送气与否与调类的分合关系密切。它们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古全浊上、浊去通泰片西部今归阴平,东部归阳去,历史上通泰西部的全浊上、浊去是怎样一步步并入阴平的?又为何未并  相似文献   
2.
顾黔 《求索》2006,(11)
本文从分析评议徐渭的札记《青藤山人路史》中的词语训释,看明代中后期阳明学盛行之时的学术风尚。本文认为该书体现了徐渭作为文学之士考稽的特色,显示了大写意画家徐渭笃实的一面。同时,也指出其训释考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泰兴方言属江淮方言的通泰片,《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划归第三区.通泰片在长江北岸,与吴语仅一江之隔,受吴语影响不小,加之它的底层很可能是吴语,又与赣客方言有密切关系,情况颇为复杂,本文旨在探求泰兴方言的本字,对其他方面不加论述。考索方言本字,可以追溯现今方言词的来源和语音的演变规律,例如:泰兴话“侧刀切物使成薄片”叫[p‘i阴平),《广韵》齐韵匹迷切“(卑刂),~斫”,《集韵》齐韵篇迷切“削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