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丽雅 《前沿》2014,(13):116-118
作为制度组成部分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更为深刻。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近些年,撒拉族经济迅速发展并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究其原因是因为非正式制度在该民族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以撒拉族经济为例,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理论,较为深入地探析非正式制度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提出较好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针,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倒逼改革的态势,需要人们具备平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理性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养成价值理性、培育强大社会正能量的心理建设。没有强大、健康和充满正能量的心理建设,便无法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开始"重读"、"反思"列宁主义,甚至主张"回到"列宁.他们对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实质以及精神遗产等方面的研究,不仅使列宁呈现出不同于冷战时期"西方列宁学"所描述的独裁形象和原苏联教科书所宣扬的神圣形象,而且也使革命、战略、策略等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些重要的概念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赋予新的...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高盛资深咨询顾问J.C.雷默(Joshua C. Ramo)提出“北京共识”并以之概括中国发展经验以来,国内外学界就出现了有关“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讨论热潮。人们在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教训并揭示其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对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或影响力进行了思考。梳理他们对中国道路之世界意义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和坐标,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势。综合而言,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基于三个维度:一是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二是中国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三是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西方学者、媒体习惯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话语体系和分析工具,对中国的发展态势作出评判。近年来,他们渐渐放弃“中国崩溃”、“中国威胁”等论调,而代之以“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话题。尽管目前他们对于中国模式的看法并不统一,但是,话语转换本身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4—16日,美国纽约市的库珀联盟(Cooper Union)召开了“2008年全球左翼论坛”。这个自2004年发起的“全球左翼论坛”从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分化而来,由左翼论坛、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系和研究生院共同主办。每年都邀请世界各国的近千余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外社会运动中的青年参与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10年来国外青年社会运动的特点和原因,并展望了其前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国外青年社会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新媒体为主要动员媒介、跨地域和跨主题的运动传播、缺乏明确的意识形态诉求和政纲、运动形式的自发性和分散性以及符号化和温和化。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是国外青年参与社会运动的客观推动因素,民生和教育等问题加剧了青年的不满,青年群体成长背景的变化促使他们参与社会运动。青年社会运动的偶然性和易变性,使它们未能提供明确的替代性选择,也没有开辟通往新体制的道路,它们的现实成果尚需巩固。青年社会运动与左翼运动利益攸关,这两种运动想要有所作为,在未来需要联合起来。对各国政府而言,不仅要妥善处理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发挥积极作用,使他们融入现存社会。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大的社会运动 2007年6月11-15日,第五届巴西无地农民运动(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简称MST)大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