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圣诞与春节     
说起圣诞节,我很自然地想起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纷飞的圣诞夜里,那位小女孩赤裸的双脚已经冻僵了,却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不敢回家,怕挨父亲的打,两腿蜷曲,躲在一富贵人家的漆黑的墙角内避寒。她划了一根火柴想暖一暖手,忽见那美丽的微光变成了炉堂内燃着的火焰,而自己仿佛已经坐在火炉旁,全身暖融融的。她划第二根火柴,借着亮光看到了贵人餐厅里的苹果、草莓,还有那冒着香气的烤鹅;那鹅从盘子里跳了下来,背上插着刀叉,蹒跚地向小女孩走来;当她划第三根火柴时,她已经坐在绿枝上燃着千…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家要表现时代生活,成为时代的忠实的代言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近年来,有些文艺家不乐意承认文艺的这种社会性,不肯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把创作看作是“自我”的玩味,即所谓“玩小说”、“玩电影”。这种文艺主张是不够正确的。中外文艺实践已经说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朦胧些、晦涩些,可以富有哲理的意味,但社会生活不能凭空捏造,时代也无法超越。从新时期的文艺创作看,凡是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的,莫不是作家植根于现实,在崇高的社会使命感的驱使  相似文献   
3.
正当韩国传媒载体与教科书基本摆脱汉字的时候,一位韩国中年学者却是那样迷恋与执着于汉语,引发了我访问、结识他的兴趣———他就是韩国京畿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永基先生。说来也怪,刘先生不曾在中国大陆或台湾读书,怎么会迷上汉语言文字,而且成了他的研究对象呢?大学四年,他是在韩国成均馆大学英文系就读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比较》,可见他那时的志趣是研究英国文学。他研读欧洲文学史和诸多欧洲经典作品,为他日后在这个领域的深造奠定了较厚实的基础。然而,汉语言文字及其结出的灿烂文化,却象可爱的女郎一般,把这位青年…  相似文献   
4.
金陵城内有二女,一推,一功,奖学爱父唱唱,吟吟,拍昆曲;父爱深似海:一稚女专“夜光”,一幼女号“明珠”,话说是“夜光明珠,在明掌上珠”……这是法国籍华人成之凡女士缅怀父亲的诗句。“一稚”即稚历(之见);“一幼”即幼殊。“夜光”是《世界晚报》副刊名;“明珠”是《世界日报》副刊名。在稚、幼的孩提时代,父亲曾这般亲见地称呼她们。之凡、幼殊出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乡。父亲成舍我是我国著名的老报人,新闻教育家。母亲杨日(致殊)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数学系,是“五四”运动时期活跃于学潮中的新女性,也是成舍我早…  相似文献   
5.
达邦树礼赞     
我是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1999年7月,我与夫人孙桂春女士,有幸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召开的“吴岸作品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我踏上这个美丽的赤道岛国,来到雪兰莪州加影,置身于热带雨林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我的第二故乡——东爪哇惹班市。那些曾经陪伴过我成长的大榕树、棕榈树、椰树、榴莲树……又历历再现在我的眼前。忆往事,激荡的心魂,感受着一种难以形容的亲切、和谐与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