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过去的彝族社会中,有一种人称之谓“毕摩”。毕摩是彝语的记音。由于各地彝语方言的差异,亦有称为不么,白马、比目、笔磨、拜玛,兵母、白毛、呗毛等。毕摩一词,按四川凉山彝语的汉译是:“毕”有“说教”的意思;“摩” 有“大师”“教师” 之含义。它在过去彝族社会中的地位仅低于兹和莫;而高于匠人和平民。所以在彝族中有“土司(酋长)到来毕摩不让坐,毕摩起身反使土司失体面。”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贫困地区情况特殊,以扶贫为主体的脱贫致富任务与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相比更加长期、艰巨、复杂。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不仅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和国家既定的方针政策,继续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总结和推广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而且更需要有新的发展,新的创新和新的提高。一、正确估量四川脱贫致富的业绩四川是一个内陆农业大省,贫困面大、人多、程度深。全省有国定贫困县引个,省定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对社会主义国家彻底摆脱两重困境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文章对邓小平“根本任务”的思想 ,从起点、切入点、对比点、归宿点进行了分析 ,从多个层面论证了这一种学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彝族古代葬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的古代葬俗,长期以来保持火葬的习俗。例如四川大小凉山解放以前,老年人死后,家人穿黑白蓝送终服,停尸屋内木板上。尸体捆作屈肢侧卧的形状,头朝里,脚朝外,派人四出向亲友报丧。大奴隶主在院内用白布搭灵棚,停尸其中。亲朋前来吊唁,唱丧歌,并送礼品。一般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荞麦粑粑,一坛酒。邻居也送几十个荞麦粑粑。已出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盐源县卫城公社的东城门外有一铁椿寺,因寺内供有铁柱而得名。现该寺仅遗存殿堂数间,且已改建为民居。铁柱早年被埋入土中,现露出土外的部分,中空,柱壁厚约四公分(未去锈),直径约四十公分。它是南诏政权留下的一件珍贵文物。是继云南弥渡县南诏铁柱发现后的第二棵铁柱,对于研究南诏时期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铜鼓,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语称“吉普古则”。古语里面有即汉译“打铜鼓,响四方。”所以凉山彝族对于铜鼓是不陌生的,在历史上曾与铜鼓有过关系。现就笔者工作中调查收集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对于这个问题,建国以来我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走过了弯路,有过深刻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全面深刻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断,对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