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菊枝 《前沿》2005,(9):62-6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着弘扬爱国主义这一核心要求。为了更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我们有必要将“三个代表”置于爱国主义的视角下来进行思考。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也需要“三个代表”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黄菊枝 《前沿》2008,(3):114-116
深究我国当代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存在的某些不相符合的现象,其实这里并非存在不能超越的悖论。只要认清“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性,克服道德宣传中的儒学德性主义假设,健全道德制度,着力培养人们赏善罚恶的心理结构,我们就可以消解这所谓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末位淘汰制原在企业人事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实行。企业人事部门与政府机关单位每年底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测评,根据其工作业绩等情况量化排序,对排在最末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淘汰。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克服学分制下不少大学生满足于60分万岁,不思进取的现象,北大等许多高校纷纷引进末位淘汰制。从1992年开始,北京大学就对大学生实行考试成绩末位淘汰制。为杜绝100%的通过率,北大原则上把各门功课的不及格率控制在1—10%之间,如果某门课程出现了学生全部及格的现象,学校将追究老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只有通过公民自身的内化才可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在这一内化过程中,人们往往误以为道德内化就是单一的自我反思过程,其实,社会公德的内亿必须通过把握公德规范的深刻内涵、跨越"心理障碍"、注重"慎独"、积极参与公德实践活动、从点滴做起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