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代华琼  潘志新 《前沿》2012,(14):176-178
本文通过中国要派万名中小学校长出国学习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要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两则新闻的简单对比,分析教育中存在的机会均等、就业等问题,突出教育本质在资本的逻辑中发生了异化,使塑造人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培养的对象只能满足资本需要的工具,而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大写的主体消失,用福柯的话说“人死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域中打开马克思的权利与秩序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的权利与秩序关系思想是建立在批判资产阶级的权利和秩序基础之上的,其权利和秩序思想的理论前提是现实的人。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认为人的政治权利应是自由而平等的权利,受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必须消灭剥削、消除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秩序。马克思主义的权利与秩序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权利是秩序的主体基础,秩序是权利的保障。马克思主义权利与秩序思想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代华琼 《前沿》2012,(13):58-59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在批判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政治秩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为了保护人民权利,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思想。在我看来,卢梭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设计出了一整套政治秩序:公民通过社会契约,结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在这共同体内,第一,最高的指导原则是公意;第二,人民享有主权;第三,在政治体内保持权力平衡;第四、人民有权反抗暴政。这样的政治秩序不仅能保障人民的财产与安全,而且能保障人人享有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是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4.
代华琼 《人民论坛》2014,(1):202-204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之间争论的焦点在于新自由主义注重权利,而新保守主义注重秩序,两者各执一端,不能保持权利与秩序之间的平衡.文章认为权利是秩序的主体基础,秩序是实现个人权利的有效保障.坚决反对权利至上主义和秩序至上主义,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是一种系统发展观。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同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有的人认为,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分权学说,在此试从洛克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思想,认为立法权高于执行权,而且限定立法权的范围;执行机关有召集和解散立法机关的权力;人民享有最高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相似文献   
8.
代华琼 《前沿》2012,(16):40-41
哈耶克认为政治秩序思想的来源有两个传统:一是建构理性主义;另一是进化理性主义.建立在建构理性主义基础上的政治秩序是社会主义,走向了乌托邦;建立在进化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政治秩序是自发的秩序,走向了法治.哈耶克认为理想的政治秩序是法治.法治预设前提是保护私域;法治的依据真正的法律,其实现途径:宪政;法治的价值诉求:法律下的自由.由此,哈耶克建立了自己的理想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