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凝结的果实,是在长期与特定的自然、家庭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特殊审美取向。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民族传统文化、家族伦理、学校教育、公众传媒、宗教伦理、社会环境等;内部因素有个性倾向性、理解能力、个体需要、实践经历等。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水平具有较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彦霞  张岚岚 《民主》2004,(11):10-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作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法律保障,二十年来在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是吉林省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吉林省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在总结可喜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民族教育在外部条件面临许多困难的同时,其自身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深层的隐痛。并据此对吉林省民族教育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