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麻醉剂瘾者,这是我们共同关心和忧虑的问题。深深潜入我们社会机体内部的麻醉剂狂逐渐具有了严重慢性病患者的一切特征。这里举几个数字:1984年诊断为“麻醉剂狂和毒品狂”的病人,平均每10万人口中有13.7人,1986年为17.1人,1987年已达到21.5人。在未成年人中也保持这种发展趋势。对普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1986年有6—8%的学生服用过麻醉剂,那怕只一次,而1987年已达到12%。个别地区在同期内增加了几倍。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治疗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87年前的实践效果是不大的,特别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西方国家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日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些人采取“逃避”态度,有些人则“参与”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成一股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潮,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现在仅美国就有二百多个科学中心和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青年和影响青年世界观的“处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关于青年问題的出版物有两万多种,对青年的地位和作用问題作过不少的评论。一、西方青年运动的发展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四十至五十年代的西方青年曾经被称为“沉默的一代”,在政治上比较消沉。六十  相似文献   
3.
青年期是人一生的重要时期。从生理和心理因素来看,青年期是个人身体发育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因素来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关键也在青年期。开展对青年生活方式的研究,根据青年的特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无论对于促进青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是对于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码摄影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已经进入刑事照相领域。它既给刑事技术工作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码摄影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刑侦工作。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笔者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学所派遣,同所长何建章同志一起赴苏联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下面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供参考。一、发展概况青年研究现在已成为苏联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发展大体上也经历了与社会学相似的曲折道路。早在20—30年代,苏联对青年问题的调查研究就已相当活跃,后来随着社会学的被批判,对青年问题  相似文献   
6.
亚历山大·科瓦希涅夫斯基是波兰人民共和国青年事务部长,1954年生,格但斯克大学外贸系毕业。曾在当时的大学生联合会担任过几年负责工作。1981年起任大学生周报主编,1984年起任波兰《青年旗帜报》主编。1985年12月被任命为波兰青年事务部长。下面是他同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记者的一次谈话,从中可看出波兰青年工一个侧面,特摘译如下供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研究所应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的邀请,派肖约之、刘成彬两同志赴罗参加“国际青年年青年科学研究”会议,并考察访问。1984年9月6日抵罗,27日回国。“国际青年年青年科学研究”会议是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十七个国家的代表二十八人。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大学、联合国罗马尼亚协会、欧洲高等教育中心、联合国新闻中  相似文献   
8.
苏联对青年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1968年建立了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1975年由共青团中央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合组成青年问题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以协调全国的科研工作;1984年苏共中央在一项专门决议中向苏联科学院、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和马列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又提出全面研究青年问题的重要任务,要求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科学家们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此后,各系统分别召开会议加以落实,苏联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也加入协调委员会,并责成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必须把青年问题列为自己的重要科研项目,决心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青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青年代表着未来,不赢得青年,就不能赢得未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否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加以认真对待,不仅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而且关系到能否赢得一代人,能否赢得未来。从国家决策角度讲,这个问题也变得日益尖锐而容不得忽视。因此,作为一名青年研究工作者,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苏联青年中非正式团体盛行已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就苏联非正式青年团体问题作一简要评述。一、非正式青年团体的由来在苏联,传统上是不承认非官方的群众组织的。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思想,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正式青年团体的出现和活跃就更加引起人们的惊异和不安。问题还不仅仅在于这些团体外部形象的奇异怪诞。对此,人们即使不能“容忍”,至少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人们还逐渐意识到,“孩子们”的异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同“父辈”活动中的缺陷和教育的失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