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城市农村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之间彼此分割,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种种限制,另一方面造成不同行业、地区就业单位收入相差悬殊,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趋向于在大城市、东部地区以及体制内单位中选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扩招和就业观念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二元经济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才是我国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而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等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要寄望于二元经济的改变,当前最为现实的方法是拆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壁垒。  相似文献   
3.
在每年毕业生求职时,都可以发现名牌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找工作容易得多。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背景下,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对自己的“品牌劣势”忧心忡忡。那么,对于普通院校学生而言,怎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消除这种门户之见,改变求职中的劣势呢?“信息不对称”与名校情结用人单位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事实上,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逻辑都应该是:因为某人胜任工作,所以招聘他;而不会是因为某人是名牌院校的,所以招聘他。只要是能胜任工作的,都是可以选择的。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院校毕业生做得相当不错。但为什么在实际招聘中…  相似文献   
4.
在二元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择业观本质上是“一步到位”而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大学生力求在东部地区、在大城市就业;在行业、部门选择上,大学生则以体制内优势单位为首选,只有在首选没有成功时,才会退而求其次。对1553份有效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证实“先就业后择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流观念。进一步进行二分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证明地区差距、行业(收入)差距、户籍制度等二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形成一次性择业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情感诉求广告的设计与应用周骏宇,陈洪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事业突飞猛进,广告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当前,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空前繁荣,对广告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情感诉求广告作为广告的重要类别,因其独特的、深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操作工具也被不断地引入并在企业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达尔文进化范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