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8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元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遍及全国的王安石变法运动。按当时的总设想,这一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不仅可以削减弊政、富国强  相似文献   
2.
乱世与重典     
治市是一种经济之道,中国向有“乱市用重典”的说法,这对于市场无序,有法不依,商家胡乱斩客的不良状况,颇有快速见效的妙用。日前拜读旧史,在《春渚纪闻》中寻到一段文字,很有意思。说的是:宗泽初到升封.市面上“物价腾资,至有十倍于前者”。对此,市民们怨声载道。宗泽见状对参位官员们说:“此事不难,京都百姓的生活消费以饮食为先,先把饮食业的物价治理好了,其它方面自然能跟着抑平理顺。”于是,宗泽派人把开封粮食一级市场的价格现状调查清楚,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命府衙里的厨师取面粉若干,按照市律上所卖完饼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从为国家分忧的角度理解,大多数人还是存着匹夫有责之心的.然而,也引出了一些心理波动,其程度够不上谈虎色变,至少也有点惶惶不安.其中比较普遍的是把紧日子与苦日子等同起来,有人甚至担心会是三年困难时期的重现. 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不错,仅就汉语的字义而言,"紧"是含有不宽裕的意思,却未必是"苦",更何况眼下所提倡的紧日子,并不针对人民生活,而是对国家和企事业单位说的.突出收缩,它是治理整顿方针的直接体现.比如,一些基建项目的下马,一些不必要开支的减缩,银  相似文献   
4.
关云长是三国时代了不起的大英雄,他过五关斩六将的神威更是有口皆  相似文献   
5.
两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成员以官经商的风气相当严重,它不仅波及面宽,而且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骇人的。从当时的情况看,以官经商,首先表现为亦官亦商。不少官府州衙,竞相开设工场、商肆,以求生财。刘宋时益州刺史衙署建立官冶,生产铁器高价出卖,因其在物资市场上为紧俏商品而大获厚利。萧梁时这个衙署的主要政绩曾是“内修耕桑盐铁之功,  相似文献   
6.
经济环境不善,经济秩序不整,可以说是当前改革难以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中央下定决心,非要治好这个痼疾不可. 说其痼疾,实因由来已久.过去我们一向有"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毛病,据说这和计划体制本身的弊端息息相关.十年改革我们总结了以往的经验,认真地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期望能收到前所未有的成效.事实上,一放就乱的毛病  相似文献   
7.
前两年"经济繁荣,哲学贫困"还属一个时兴的说法,转眼之际,呼唤哲学又成了时代的强音,感于此景,怎不叫人心中怦然作响呢? 或许是倍受教导的缘由,老一辈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召力是深怀崇敬的.当年,雷锋把毛泽东思想比作"精神食粮",比作"方向盘",人人体会良深,得益匪浅.后来,不知怎的,闹出了一个"精神万能"、"穷革命"之类的偏差.反而省之,有人觉得精神变物质之前,应是物质变精神,于是在崇尚的对象中,哲学开始后退,偶有评判,也以为"谈哲学是空对空,谈经济才是实打实." 这里固然有对鄙薄经济的反正,更有我们以不正确的态度对待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简政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放权的目的,多少也有利于促进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不过,对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的说法,我觉得还应加上一句话,那就是必须在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前提下,此理才能不悖.否则,一头栽在本位主义的小圈子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种地方的积极性发挥得越大,危害越大的可能,恐怕也是不假的.不久前,广播报道中披露了许多省市亏损企业增长、基本建设项目上的过多的现象.究其根由,还不是地方本位主义在作祟?什么"癞痢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