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中山先生总结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政治智慧,深入研究了欧美国家的政治思想、制度,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一整套治国理念和方针,核心是主权在民与权力制约。主要内容有民主共和思想;五权分立;军政、训政、宪政思想及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权利学说等。对后人的有益启示是:要用法律切实保障公民的经济地位;要打牢基层民主自治的坚实基础;必须摆正主人与公仆的关系;要重视国家政体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2.
康立群 《团结》2001,(3):12-15
孙中山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对当时种种 腐败、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有着切肤体验,他那一篇篇剖析封建制度的文章,读之令人震憾、奋起,他对未来共和国蓝图的描绘,又给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斗争和任务,与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革命目标与理想是一致的。我们“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因此,学习研究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关于权力制约方面的一系列论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立群 《团结》2003,(6):59-61
党德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进程的一定阶段提出的,有关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 孙中山从同盟会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所遭遇的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于民国元年8月联合其他数党与同盟会共同组成国民党,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民身份观念是公民意识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剥削阶级被消灭和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共产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将逐步由以政策型为主转向以法制型为主,即把党的方针政策经由民主程序提升为国家意志,通过法治而不是搞群众运动来实现。通过法律网络来组织、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法学界对免予起诉这个问题,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两种意见:肯定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创举;否定者则认为,从法理上讲不通,与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能不符,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又出现第三种意见,主张在保留的前提下,改革目前的作法,参照刑事诉讼原理,建立起一套科学具体的规章制度,使处理程序规范化,以减少差错.这一意见实际仍属于第一种意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