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城市建筑风貌得失议张开济编者按:张开济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为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前不久,他在本刊上看到有关北京城市建设的文章,颇有感触。尤其对北京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应如何注意保护古都风貌有一些想法和建议,遂成此文。北京的城市建设问...  相似文献   
2.
尚堪回首     
儿时,我学写“作文”,开篇常常爱用“光阴如箭”这句套话。而今我却真真地感到“光阴如箭”了,因为转瞬自己已是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了。虽然眼前自己以为神智尚清,而记忆力则已大大衰退。每天早晨记日记,前一天自己做了些什么事,都得问老伴。我以为这是老年性痴呆症的正常现象,可是我老伴却不同意,说我从来就是一个糊里糊涂、丢三忘四的人,应该归于“弱智”一类。看来我很可能是一个幼年弱智,老来痴呆,两者兼备的人了。(一笑)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自己基本上是比较满足的,因为我在事业上总算小有成就,而儿辈则青出于蓝,做到了一代胜过一代!1949年底,我从上海前来北京参加工作,因而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建筑师,从而为首都城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天安门广场上就留下了我的两个作品,一个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个是天安门前的观礼台。1990年,我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的称号,最近我又荣获梁思成建筑奖。1912年7月间(阴历六月初七),我出生于上海,因而有幸与中华民国同庚。要是早出世半年的话,我就成了清朝的“遗少”了。我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