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其实践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人大作用不能很好发挥、问责启动事由过多,对重大事件的事后追究、规范化程度不高以及问责过程中存在偏差等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权力结构、党政关系、行政管理体系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实际运行方面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问责制度应该以理顺权力关系为前提,以明确责任划分为关键,以加快问责体系建设为根本,推进问责实践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2.
制度体系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判断标准之一,在于制度体系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通过内生性演化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今天制度自信的充分体现,也是明天制度自信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民生的政治属性、价值意蕴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既是当前党和政府的施政重心,也是学界的理论热点。从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目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始末以及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转等角度来看,民生在本质上具有政治属性,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进而,由民生而至民生政治,其价值意蕴凸显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人的尊严幸福以及富民利民的政治目标。由此,政府在民生建设中至少要担负四重责任:以均等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点;以公民的利益诉求作为民生建设的依据;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民生建设的推手;以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互为杠杆。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要求是治理主体对于公共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亦即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衡量标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必须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自觉守法等法治化途径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责任的相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责任作为政治官员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职责以及没有履行好职责时应受的谴责和制裁 ,其基本特征之一是相对性。本文从政治责任的范围、政治责任主体的能力和政治责任的程度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风险呈现出复杂性、非线性以及复合性等特征,有效规避与应对风险是提升人类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蕴藏着深刻的责任政治逻辑,责任体系的建构赋予风险治理的效能,即明确风险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负责任的行动消弭风险滋生的土壤;在理解风险的多样性中寻求基本共识,将不同类型的"个体性责任"集结为治理风险的"整体性责任";将责任与风险链条中的各项环节相融合,实现风险治理的"全过程负责"。  相似文献   
7.
制度体系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判断标准之一,在于制度体系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能力,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通过内生性演化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今天制度自信的充分体现,也是明天制度自信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8.
理念定位是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创建过程中,必须确定理念定位的内涵及意义,澄清现实中理念定位的种种误区,明确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机制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核心主线及其价值取向.实现对成果共享实现机制的理念重塑.  相似文献   
9.
张贤明  高光辉 《理论探讨》2012,(4):5-10,179
阳光政治就是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公共权力的运行符合其存在的目的、履行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权责一致在此意义上可以被认为是阳光政治的逻辑起点与基本前提.在阳光政治建设的实践中,不仅要贯彻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权责分明的制度,还要树立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理念,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人类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实践史已经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结合发达国家的已有实践,中国应该从树立保障和维护公民知情权的意识、提高政治过程公开透明的制度化水平、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责任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阳光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秀松  张贤明 《探索》2012,(6):114-11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观念共契、政策协同、制度相容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预期功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公益性文化成果共建共享和均等受益的价值取向,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多元协同机制确立、评估体系制定等作为积极推进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