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文化建设的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美贵 《求索》2012,(5):173-175
旧民主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以民为本",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新境界:毛泽东坚持"服务大众",成功实现了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初步探讨;邓小平提出"两手抓"和"三个面向",继续推进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与"四个坚持",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进行了纵深发展;胡锦涛倡导了"人本"与"和谐",着力强化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顺利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2.
彭美贵 《理论月刊》2006,1(3):15-18
青年马克思人格精神历史地蕴涵着四个基本方面,即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毅果敢拒绝平庸。现阶段,回溯和发掘青年马克思的人格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信念引导价值与教育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导致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认同呈现出学习探究认知不到位、流于形式;认同因时而动嬗变不定、信仰不坚定;青年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问题上缺乏示范性;理论教育内容狭窄僵化、缺乏有效性等一系列鲜明特征。强化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认同的教育引导,亟须创新学习探究方式、强化信仰认同教育;深刻认清形势变化、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丰富信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彭美贵  顾玉平 《求索》2013,(10):100-102
马克思坚持从实践维度阐释现实个体及其人格的逻辑生成,把人格本质属性同人的根本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和谐人格是一种兼具实践性与情理性的人的存在方式与价值诉求。马克思进一步认为,和谐人格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要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彻底摈弃异化劳动逻辑。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阐释了对和谐人格的总体哲学认识。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勉职守。“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可见,“中国梦”的实现逻辑与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具有内在一致性。无论是植根于民族灵魂深处的“国家之梦”,还是蕴涵于个体精神层面的“人民之梦”,皆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建构的本真诉求。这不仅是个体和谐人格建构的重要目标,也是达成“中国梦”不可或缺之要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