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昌灏 《湖湘论坛》2012,(2):43-45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与公民个体间的政治互动过程,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既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展,也涉及公民政治信仰的确立、政治行为的选择以及政治人格的塑造。在这种“政治人”的形成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为公民政治社会化创建出良好的政治环境,而公民政治社会化作又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确立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民政治社会化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信息分化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资源的大量积聚使我国逐步跨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出现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配置上的分化,导致了人们实际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上的差异,加剧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社会不公的程度.信息分化现象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一种社会分化,必然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理论价值就是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所确认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 ,实践价值就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存在着实践价值偏离理论价值的问题。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就是因为这种偏离。“三个代表”牢牢抓住了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和基础 ,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全面内容 ,科学地确立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主体 ,为社会主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论信息分化与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均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开启了向信息网络社会转型的进程。与此同时伴生出一种新的社会分化—信息分化,这对我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直接导致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边缘化人群。通过对信息分化的原因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以消解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通过对当下几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审视,明确当代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及构架原则,进而凸显出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是国家得以建立与存在的真正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取得国家政权就必须首先夺取文化领导权;在取得国家政权以后,也必须继续行使这种权利。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