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海涛 《前沿》2006,3(4):10-14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合理继承和全面超越,系统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能更加坚定我们对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念,并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先进文化、解决面临矛盾、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加强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突出教育。注重关怀,加强引导,讲究方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易海涛  郭国祥 《世纪桥》2007,(5):141-142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使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要求我们用新的思路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为此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坚持理论导向,在统一认识中探索新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中探索新规律;坚持精神与物质相统一,在满足职工切身利益中探索新规律。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领导干部权力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海涛 《湖湘论坛》2007,20(1):53-54
构建和谐社会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权力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领导干部要掌好权、用好权,必须进行权力观的创新与转化,使权力运行符合正当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龚喜球  易海涛 《前沿》2006,4(11):200-204
权力作为一种公共品,是公共需要的产物和人性社会化的本质表现。文章阐述了其供给属性和在人类文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权力公共品有效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并就供给路径从权力主体和行为主体、权力领域和权利领域、权力观的转变及权力制衡监督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易海涛  龚喜球 《理论前沿》2006,488(23):27-28
权力作为一种公共品,是公共需要的产物和人性社会化的本质表现。权力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对于人类文明进化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权力主体和行为主体、权力观的转变以及权力制衡监督三个方面对权力公共品供给路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7.
1968—1972年,江西大约安置了11.6万名上海知青。这些上海知青大体按照开发山区的原则安置,但其中也有一部分被安置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既有向人口稀疏地区重点倾斜的情况,也有全面铺开的态势,总体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事实上,在江西的上海知青人口并非一成不变,受返城滞留不归、升学、招工、婚姻等因素的影响,其数量一直在变化当中。围绕上海知青的安置、巩固、返城等问题,江西与上海进行了诸多互动,其中尤以上海对江西的经济援助最为突出。这些经济援助紧紧围绕上海知青的人口总数、分布等展开,既对江西安置上海知青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加强了沪赣两地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是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应对之策。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政治稳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经济,因为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本文的重点是从制度入手,即建立一整套社会政治稳定的机制(包括政治稳定的内部机制和政治稳定的社会机制)来实现政治稳定。这种政治稳定机制,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权威的整合机制。政治权威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主导力量和强有力的工具,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权威可以不加限制地扩张甚至滥用。因此,在加强权威的同时,还必须对权威本身进行调整与完善。首先,各国经验表…  相似文献   
9.
政治稳定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有两个:有秩序和持续性。较为常见的形态是静态政治稳定和动态政治稳定。要保持政治稳定,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制约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建立起一整套政治稳定的保障机制,是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刘少奇结合国内外形势,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将其视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度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理论解释和解决之道。刘少奇对中小学毕业生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在《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一文中有着集中反映。在此基础上,他又不断思考这一问题,形成了一套富有远见的理论解释。这体现了刘少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探索精神。因此,无论是这篇文章本身还是他由此展开的理论思考,都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