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2.
喜欢单本     
我喜爱逛书店,但每每看到十本几十本一套的丛书,总不免望而却步,原因倒不是羞于自己的购买能力,而是疑惑:如此规模浩大的丛书,我如何消受得起?然而眼下的书店里,丛书却是愈来愈多了——满坑满谷的。这种情景,令人感到一种压力,一种惶惑与窒息。前不久参加全国图书评奖,所见依然还是各类丛书。这种时候,见到混杂于丛书巨影之下的一两本单行本,反而备觉亲切,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轻松与愉悦之感。丛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否认——它更具一种建设性,更容易作为文化遗产和文化工程为现世与后世所接受。历史的梳理、重要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荒诞de见识     
大学能否培养作家,这个问题在过去几乎算不得是一个问题。许多大学都开设创作课,目的也很明确:这里就是要培养作家。沈从文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开过三门课,其中有两门都与创作有关。但在当代,就成了一个问题。北大中文系每一届新生入校,照例要对这些陶醉于作家梦的学生们猛泼一盆凉水:大学不培养作家。对这样一个见识,我一直很不以为然。说大学培养不出作家,乃至认为在大学任教的人都无法或不宜从事文学创作——此说已维持了许多个年头。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诉说与强调,几乎使人相信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真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相似文献   
4.
时光匆匆流逝,三十多年过去了。大陆和台湾之间已变得很陌生,对海峡彼岸的文学更是茫然。 近年来,随着大陆出版和发表了大量台湾文学作品,跟台湾有密切联系、旅居海外的作家相继回大陆探亲访友,台湾文学的状貌,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5.
为国家选拔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亦是高等教育改革极为重要的课题.清华大学"网络评价"所进行的尝试,正是为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提供的时空条件,在清华大学与部分中学之间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才评价体制改革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相似文献   
7.
重说历史——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 ,对历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然而 ,其历史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几乎是颠覆性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哲学背景是 :对“真实”与“真实性”的彻底怀疑。历史运行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历史的变迁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解读。这一时期 ,历史是被文学所利用的 ,历史成为若干新颖观念与美学趣味得以落实的最佳题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