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历史学是人类反思过去的一种特殊的知识与思想活动,其最本质的功能在于"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构成了历史进步的最终动力。而其中重要人物因其思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更加多元和开放的实际,党史研究也要以江主席提出的“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为指导,立足党史研究工作资政育人的历史定位,力争有所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的视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探寻其存在的可能与必然,直面意识形态面临的;中击与挑战,并作出客观的解读与展望,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方式,追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承继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契合与选择——传播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传播的视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探寻其存在的可能与必然,直面意识形态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并作出客观的解读与展望,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是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方式,追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承继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马惊涛  李永枝 《唯实》2010,(8):52-56
从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规律进行客观的探寻与归纳,不仅仅是思维层次的多样化和研读角度的深化,事实上也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因而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承继与挑战——再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马克思主义还原成信息本身,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全过程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依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视域所面临的有利和制约条件做出概略分析,不仅仅是视角的变更和理论层次的完善,事实上也是在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的途径和方式,总结、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崭新领域,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应对马英九“新中间主义”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九作为公认的泛蓝共主,无论是过去担任国民党主席也好,还是因特别费案奋然辞职不计荣辱全力以赴冲刺2008也罢,其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泛蓝阵营的共识。同时,无论是台湾“三合一”选举后的鼎盛时期,还是被起诉后的低谷阶段,  相似文献   
8.
1、研究的价值取向上,安贫才能乐道。历史学的学科特点与价值定位决定了史学研究是一项周期长、耗力深、绩效缓慢的工作。同样地党史研究不但带有史学研究的一般性特点,而且由于其与社会政治联系紧密,受社会政治气候与氛围影响和制约的互动性更强,从而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 ,然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 ,一直没能有所突破 ;进入 80年代后 ,特别是在 90年代 ,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 ,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 ,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 ,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一、陈独秀研究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对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