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宜衣的地理环境导致商业不发达,进而没有形成强大的城邦市民社会,却彻头彻尾地形成了单一农业社会而在这种社会,分散的农民平时缺乏便于充分表达民意和议政的公共场所(如公元前6世纪,郑国子产一度保留的“乡校”),因而很难形成民主政治传统,却为强权和专制培育了深厚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西方海洋地理环境而言,中国古代在特别宜农的地理条件下,社会分工和商业之不发达,是显而易见的。这其中固与历代王朝存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绝大关系,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之产生和经久不衰,本身也有地理方面的原因。抑商政策之能通行数千年而不变,首先表明该社会对商业的依赖性本来就不大。相反,在欧洲那种不太适宜于农业却很有利于工商业、海运业的地理条件下,即使再强悍的政府也恐怕难以像中国那样,长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警示作用实在微乎其微,数千年连绵不绝的苦难历程常被后人漠视,而数千年中偶尔出现的一丁点"辉煌"却让擅长"厚古薄今"的人们念念不忘.比如,一提起所谓"大唐盛世"就有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关中帝王之都,更是期盼"唐风久煽",恍恍乎就要回归大唐天下,重做天子臣民了.  相似文献   
4.
5.
单一农业经济起源于单一“宜农”的地理环境,这种“宜农”的经济地理单一性,乃是地理统一性的表现之一。而且,中国军事地理上的统一性也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中国古代很早就选择了单一小农业经济方式。在这种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道德文化,当然就是与小农经济相关联的。其中尤以儒、道、法三家为主要内容,以儒、法两家为骨干,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数千年间,最能被统治者、知识分子和普通平民百姓所接受、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则非儒家思想学说莫属。但我们需要认清它在中国两千多年社会历史进步中究竟起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单一农业社会的人口是稠密而不流动的,个中原因也应该从单一农业经济方式本身来寻找。  相似文献   
8.
李西堂 《各界》2011,(11):32-32
历史的道路是一定时期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们,按照效益最大化与活动最省力的原则,普遍做出的一种自然选择。而地理环境当初对一个民族道路的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西堂 《各界》2014,(1):37-37
多年来,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农民摊上诸如强拆、夺地、欠薪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大事,为什么常常采用“制造事端”的博弈方式表达自己的合理利益诉求?弄清这个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对各级政府改进工作作风、改革行政方式或许不无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西堂 《各界》2013,(6):75-76
财富产生权力。封建专制权力的实质是通过一切生存资源的垄断达到对人的控制。管仲把这种生存资源垄断概括为“利出一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