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把我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问题重新提上了改革议程,这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开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学科进入大发展的快车道提供了可能。公共管理学科在管理学学科目录调整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走向成熟。然而,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从业人员的素养、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和从业者能否担当起塑造我国治理现代  相似文献   
2.
政策执行成效受到执行主体和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因素影响。厘清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行动逻辑,有助于辨析政策成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对H省“秸秆禁烧”治理行动进行田野观察,基于“过程-组织-类型”三重维度分析中间政府动员行为与基层政府自主行为的匹配差异。研究发现,动员行为的发生通常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但基层政府响应政策时具备一定的自主空间;动员行为能助推执行进程,但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仍依赖基层政府的自主性调节;动员内容并不具备强约束性,基层政府的自主行为是对“约束”的软化和政策的本土化。治理成效依赖动员行为和自主行为的互动关系调节。基层政府的自主空间需在一个合理阈值内,满足政策目标和治理情境间的价值均衡。  相似文献   
3.
政治精英流动是政治社会学和比较流动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当前主流研究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精英职业流动鲜有触及。超越精英研究中的“二元精英论”等主流分析框架,本研究尝试从社会资本视角来解读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流动路径。基于笔者长时间在东北内陆农村一个典型的农业镇(以下称F镇)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相对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镇一级干部的职业流动的作用更显著。本研究认为,基层政治精英的职业流动是一种多重制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制度安排、基层政府运作逻辑,及伦理本位的中国乡土文化是影响基层政治精英职业流动的三大制度性因素。这些制度性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基层政治精英职业流动的动力机制(Dynamics)。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部署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秸秆禁烧成为一项基层环境治理的典型活动。基层环境治理涉及诸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过程,其中的利益博弈往往成为政策执行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治理效果。厘清政策执行主体的互动逻辑有助于了解协同治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在长期跟踪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秸秆禁烧政策执行中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主体间跨界别分工、协作、制衡的逻辑和特点。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来自上级的高压下,基层政府主体主导秸秆禁烧政策实施过程,但与其他参与主体间并未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盟。在多主体参与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受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关系影响,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组合形成一个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执行互动逻辑。为实现政策目标及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政府需保障互动逻辑中能够产生初始治理目标之外的利益牵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