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爱因斯坦终生为人类命运而忧虑,认为社会充满了危机,并分析了科学技术、人的本性同时代危机的关系.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技术的悲剧就是科学家的悲剧,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破坏力量是科学家研究发明出来的,而科学家却没有能力阻止用技术力量来作恶.爱因斯坦认为"作恶"的冲动来源于"人的兽性本能",若不加以约束,就会形成物欲主义;在"物欲主义占优势的时代",就会出现利己主义的统治.利己主义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了种种悲惨后果,在国际关系中导致种种冲突.冲突的深层根源主要是利害冲突.因而,只有用理性来取代原始本性,才能实现人类自我的解放、时代危机的化解.爱因斯坦的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是留给后代的重要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
人食     
对于我们地球来说,月亮遮住了太阳的光,便是日食。太阳很大,月亮很小,太阳的面积是月亮的一万多倍。但由于月亮离我们地球很近,太阳离我们很远,所以,小小的月亮也会遮住庞大无比的太阳,这就是日全食。这时大地便会黑下来,人们也觉得寒气袭人。  相似文献   
3.
征汉文同志<场的本质是空间初探>是一本关于场的本质的学术著作.正如作者所说,哲学界的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场是一种物质形态.爱因斯坦说:"我们有两种实在:实物和场."[1]178"物质的基本粒子按其本质来说,不过是电磁场的凝聚,而决非别的什么"[2]128.<中国大百科全书>写道:"在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电磁学的范围,成为物质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存在形式"[3]5.  相似文献   
4.
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是一种十分粗陋、庸俗的唯心论、有神论,从理论上认清它的荒谬与反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唯物论、无神论逐步深入人心。(一) 李洪志贩卖唯心论的第一步,是从根本上混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妄图混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他把物质与精神说成是一个东西,说“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质存在的东西”就是“精神存在的东西”。李洪志贩卖唯心论的第二步,是把物质归结为精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刍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分歧的焦点在于:人的价值是否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的价值?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本来是为人的,但它又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在人本主义经济中,经济活动中的“非人性”因素将受到有效的抑制,经济将进一步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科学发展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容易出现唯经济主义发展观与唯科技主义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二者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经济是中心,但不是一切."科教兴国"应同"人文治国"相结合.应当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超越唯经济主义与唯科技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一部哲学史,是哲学研究领域不断分化的历史.哲学曾被看作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后来它的“领土”一块块地从哲学王国中分化出去,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科学.哲学好似莎士比亚剧本中的李尔王,他不断把领土分给子女,自己所拥有的空间却越来越小.然而,哲学在分化过程中注定要日趋“贫困化”吗?一些知识领域陆续从哲学中分化出去,形成独立的学科,这是人类认识的进步.但人们(特别是一些从事具体科学、实证科学研究的专家)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这些学科并未因此失去了同哲学的内在联系,更没有缩小哲学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现在把知识分为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学科,这乃是一种人为的、相对的划分.实际上各种知识相互渗透,连成一片,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哲学的精神,哲学的“灵魂”,仍然存在于各个知识领域之中.哲学乃是各个学科知识所共有的东西,是各门类科学知识形成为一个系统的重要根据之一.无论我们对知识如何“分割”,哲学却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与新的教育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教育是工业化的一部分,贯彻的是工业明的基本原则,高度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同步化,这在许多方面违背人才成长的规律。高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必然会引起新的教育革命,对劳动的素质提高了新的要求,并提出了崭新的教学手段,逐步使群体教育转化为个性教育,使刚性教育转化为柔性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