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湖南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湖南农民工普遍缺乏工伤、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的基本状况,透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制度、法律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应着力从立法、执法以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 一、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凡具有该特性的现象、属性、关系和过程,都是物质的存在或表现。因此,在判断国家是否第一性的问题上,既不能以是否“通过意识而形成”为标准,也不能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尺度,而必须从客观实在性出发。首先,它作为必然性,是社会经济各种关系和矛盾相互作用合力的产物;其次,它的建立和完善不过是国家必然性转化为实体存在的过程;最后,国家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过程是阶级斗争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和系统及其控制规律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上质量档次已基本具备了经济条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愿望也为此作出了积极努力,但因忽视了消费文化的指导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并未真正实现。消费要适应时代的必然而在质量上有一个飞跃,迫切呼唤提高广大居民的消费文化素养和实践消费文化的自觉性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得潇洒、充实、愉快、美满,这是伦理学刻意引导我们和我们在努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幸福境界呢?在伦理学中我们通常较多地只是强调外部社会环境、主体智慧体格、工作成就、社会尊重赞誉、物质生活条件等,而忽视了对主体安祥心境的关注和建设,以致到头来,许多人非但没有尝到幸福的滋味,反倒视生活为不堪忍受的负担。心境安祥。对于人生幸福来说,始终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应当作为伦理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