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都非常重视“公”的内涵和价值。程颢在阐释“仁”的过程中提出了“廓然而大公”的思想,把“公”视作人类面对天地万物的仁爱情怀,将自然界纳入道德烛照的对象;程颐阐述了公是仁之理的观点,澄清了公和仁、理的关系;对于如何实现先公后私,二程从实践主体、价值取向、实践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刻探讨。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反腐倡廉、价值观重塑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士一向都重视道德修养。虽然宋代理学家着力于宇宙论和本体论的建构,可这并不削弱他们的道德意识,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展开对道德修养的审视。杨时重视个人修养,他的道德修养观有丰富的内涵。他主张革去胜心、循天理,求诸自身内心之诚,并通过精一之功来体验道心,遵循天理之善来致养平和之气,通过居敬的工夫,在坚守道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求疑,最终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和儒家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问题历来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扬雄认为人性中善恶混杂,韩愈认为人性分上、中、下三品,李翱认为性善情恶……这些论断都在一定意义上对人性善恶做了思考。儒家一贯秉持性善论传统,然而真正保障人们选择向善却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儒家对向善的保障表现在三个方面:性善论为人们向善的选择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利益的鼓励和刺激是向善的积极保障;对恶的惩戒、对他人评判的敬畏是向善的消极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存在很多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从幸福本身的意义中得到启发,寻找幸福的应有之路。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等人对幸福的阐释值得参考,我们因此能够确立当代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