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21年12月3日,云南省总工会召开主席办公会及党组会,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省总机关和全省各级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委员、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传达大会精神。孔贵华全面传达了大会主要精神,重点传达了王宁同志代表十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主要精神,在闭幕大会上、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精神。大会通过的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央精神,符合云南实际,契合群众期盼,是一篇举旗帜、维护核心、牢记嘱托的政治报告,是一篇振奋人心、提振信心、顺应民心的动员报告,是指导云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2.
武汉某大学一院系给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家里寄去了—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该学生在校四年的一些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纪律处分等等。由于信是秘密寄出的,又值鸡午,故被趣称为“鸡毛信”.  相似文献   
3.
1947年的“三委”分工实际上形成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中央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土地改革工作的局面。局势趋稳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组织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中央认识与地方经验相互交流碰撞,催生出关于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的决议。“一月决定”即承继于十二月会议决议,代表着中共中央的意志以及毛泽东对于纠“左”的指导意见。随后,来自中央工委的不同看法,展现出认识与政策在不同地域的迥别。“一月决定”最终并未正式下发,而是被任弼时讲稿等一系列更细致的文件所替代。从决策的发轫到最终的走向,中共中央、中央工委与各地方在土地政策上进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共在战争状态下具体决策机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要间呈现出令人忧虑的落差。高考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素质的年轻大学生。这支年轻的大学生队伍,目前正在不断壮大,日益成为知识分子队伍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仅据山东省淄博制酸厂等21个单位统计,直接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小龄大学生”就有118名,约占这些单位大学生总  相似文献   
5.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云岭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云南省总工会主办,云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1年度云岭工匠年度人物和职工创新成果发布仪式”于2021年12月10日下午3点在云南大剧院举办。本次发布仪式用现场发布和视频展示的形式,对第五届云岭工匠、第五届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云南省第四届职工创新成果3项活动所选树出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进行发布。历届云岭工匠齐聚一堂,在发布仪式上共同宣读“云岭工匠宣言”,号召全省广大职工要以工匠精神为标杆,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刑法未确立“余罪”概念,导致对于宣判后发现的同种新罪在司法实践中陷于无法处理的困境。因此,建议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增设“余罪”及其处理规则的条款,并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弥补现行立法的漏洞。  相似文献   
7.
正要提高当前我国县级人大代表会议之外履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的作用,首先应当从增强代表的民意基础入手,破除制约代表履职的制度性障碍,在此基础上优化代表结构、完善履职程序等技术性改革,才能收到实效。县级人大代表履职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人大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早期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代表角色认同的问题,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如欧博文提出的"代理人、进谏者和消极代表"[1]的三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进一步探讨角色认同之外影响代  相似文献   
8.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被调查者表示,毕业后就与母校没什么关系了。在描述对大学母校的印象时,除了极少数人使用“留恋”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像中不一样”、“没感觉”、  相似文献   
9.
当痛苦、挫折从天而降之时,个人心态和毅力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重要的还有来自于身边的情感支持——亲情,友情、爱情等。因为要从根本上战胜挫折,必须先从心理上战胜它,而低落的情绪是缺乏战斗力的。  相似文献   
10.
同态复仇是一种古老的复仇形式,同时它也是众多法律制度的思想渊源,其与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同态复仇的历史缘起、概念特征、产生根源、合理价值取向以及在当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同态复仇不仅在法制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法律制度中也处处都有它的痕迹。对其进行法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