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伯平 《海内与海外》2014,(7):F0003-F0003
正~~  相似文献   
2.
田伯平 《群众》2013,(12):15-16
在我国,三中全会已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称。因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几乎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新举措,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3.
田伯平 《群众》2012,(1):45-47
科学推进转变:探索江苏特色的转变之路 罗志军书记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江苏实现“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田伯平 《群众》2012,(4):14-15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过去30多年江苏发展取得辉煌业绩的成功之本。江苏发展的“两次机遇、两大飞跃”——无论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还是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其本质都是改革突破、开放深化的结果。江苏乡镇企业的成功崛起,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也是面向市场的开放之举。在全国对外开放战略中,上世纪80年代的重点是广东和福建,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开放型经济不仅有力推动了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新的变化。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提升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6.
田伯平 《唯实》2014,(5):45-49
<正>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的出现和蔓延进一步表明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证明了以下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泡沫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投资泡沫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趋势。在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全球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其实质是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的要求。这是总书记继去年提出"六个注重"之后,对江苏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本刊围绕"六个新步伐",组织了一组笔谈,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解读,畅谈学习的初步体会,以期对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央要求在江苏具体落实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欧债危机的出现和蔓延进一步表明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证明了以下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从全球经济均衡的视角探讨危机的根源和未来趋势可知,全球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结构危机,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趋势,国际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  相似文献   
9.
田伯平 《群众》2012,(10):14-15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奇迹”的辉煌就在于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田伯平 《群众》2013,(2):10-11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十五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今已有15年了,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已整整5年了,毫无疑问,转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粗放发展依然存在。这里既有认识不足的问题,也有操作误区的问题,必须再深化认识,力求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