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重要决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压力体制下被动执行的"压力模式"和基于自觉认同与服从而主动行为的"内生模式"。在"压力模式"下,仍存在被动作为、施压力度难以拿捏、监督实效性不高和责任追究乏力等问题。破解"压力模式"困境的出路是向"内生模式"转变,通过构建廉洁政治生态,建立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加强干部能力铸炼,强化责任意识来合力实现。  相似文献   
2.
政府绩效评估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能力以及改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行政文化角度来看,崇拜权力、重中庸、“潜规则”、重人治等为政府绩效评估的运行设置了重重障碍。要走出这些困境,必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良好而刚性的制度来“矫枉过正”,并形成政府绩效评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离开了公共权力主体的运用和操作,公共权力便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再完善的体制也实现不了。在新时期我国廉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公共权力主体的自律能力提升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从公职人员自律的角度出发,认为实现自律具有可行性,并可以通过主体积极主动以及他律两种方式来实现自律。  相似文献   
4.
“零容忍”反腐败:内涵、特征与进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研究"零容忍"反腐败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借鉴新加坡和香港"零容忍"反腐败的基础上,提出"零容忍"反腐败的进路思考。"零容忍"反腐败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制度,形成一支坚强有力的执行队伍,加强执行权威,建构一个公民参与的、广泛细化的反腐败网络,也要通过反腐败教育提高公民反腐败意识和公务员廉洁奉公的情操。  相似文献   
5.
频发的腐败现象反映出新时期腐败的一些特点及其生成机理,只有实施"零容忍",才能实现"零腐败"。当前,在我国推行"零容忍"反腐败具有可行性,但也会存在"零容忍"反腐败的目标侵蚀、舍本逐末和饮鸩止渴问题。解决推行"零容忍"反腐败问题的出路在于:坚定对腐败"零容忍"的目标;加强政府反腐防腐能力建设;构建政府、公民、社会参与与合作的零容忍反腐败系统。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也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公务员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而其中关键的是尊重人权、依法行政、应急管理的素质。围绕这三大素质,本文阐述了为什么迫切需要提升这些素质,如何去提升这些素质。  相似文献   
7.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取向。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直接代表了政府服务能力,公务员服务能力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借鉴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要加强公务员“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的能力建设,可以从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能力建设的配套措施两个方面入手,促使他们尽量具有最优者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评估对于提高我国政府绩效、提升政府能力以及改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运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行政文化角度来看,崇拜权力、重中庸、"潜规则"、重人治等为政府绩效评估的运行设置了重重障碍。要走出这些困境,必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良好而刚性的制度来"矫枉过正",并形成政府绩效评估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城市化发展,促使城乡文明共融共享。城市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干预又推升了行政成本。因此,必须在促进城市化发展和行政成本控制之间寻求平衡,实现政府对城市化进程干预合理化,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要把握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职能限度:一是要建设有限政府,二是要准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实现依法行政,就必须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为了降低人情关系对裁量公平的负面效应,可以通过制定裁量基准、完善程序制度、增加社会舆论监督等内外结合的控制体系,保障行政自由裁量权被公平公正的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