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告知承诺制是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了行政许可的效率,改变了行政许可的程序。学界虽对其法律属性的界定作出了诸多探讨,但既有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行政过程论研究范式下的告知承诺制包括公告行为、决定行为、检查行为和制裁行为,能够较好地揭开告知承诺制的“面纱”。许可申请人信用状况是告知承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基础,其核心环节分为形式审查后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以及事后检查行为验证相对人所承诺的条件是否属实,其外在特征表现为对行政许可程序的简化与调整,而最终的价值追寻则是贯彻行政效能原则。为推动告知承诺制的规范化改进,应当遵循过程性原则,从适用范围、实施程序和法律责任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建构。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族仇恨言论不仅违背了言论自由的真正价值,而且制造社会分裂,危害民族团结,引起社会骚乱。治理网络民族仇恨言论既是依宪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治理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治理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重点是对发帖内容加以审核,完善打击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具体标准、程序,明确发布、传播网络民族仇恨言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聂帅钧 《法制与社会》2012,(10):273-27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庄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具有特殊意义.我国的人权问题却一直遭到西方国家猛烈抨击,我国在人权方面的保障到底如何,从这次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可见一斑.新刑事诉讼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其作为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任务第一次写进了刑事诉讼法.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有许多条文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这说明此次修改不仅仅是在总则中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空话,而是结合实际,真正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依据民主法治理论抑或是建设责任政府的要求,领导干部都应对其行政决策负责。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既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又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对此,本文从当前我国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的困境出发,在分析产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聂帅钧 《财经法学》2021,(2):117-134
失信联合惩戒措施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行政行为,在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其有效性与合法性之间存在张力,可能会不当限制公民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平等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所以需要进行合法性控制。通过运用依法行政、职权法定、禁止不当联结、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以及生存照顾义务等公法原理加以检讨,可以发现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例外但必要的责任豁免机制,现行容错免责的实践操作逐渐偏离了制度创设的初衷,且呈现出明显的异化倾向,诸如突破程序法定原则、难以有效防范权力寻租以及无法平等保护容错免责权。从法学角度看,容错免责宽泛化和常态化的成因在于其功能定位的模糊。在应然层面,容错免责具有促进改革创新、保护执法者能动性与矫治问责偏差情形等三重法治功能。为推动容错免责机制建构与运行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应科学厘定容错免责的适用范围和边界限度。在事项要素上,主要适用于创新性工作;在对象要素上,仅限于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主观要素上,仅限于无意过失且善意履职;在结果要素上,仅限于靶定产生的危害结果比较轻微。只有同时运用事项、对象、主观和结果这四个要素来进行识别,才能具体判断执法者的某一行为是否具有可免责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