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历史人物研究不能矫枉过正,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刘联军并肩作战的结果,不能夸大周瑜的作用而忽视刘备军事实力。古代政区变化甚大,文献记载极为简略,古人注释多受时代限制,忽略空间的变迁,今人不能就文字论文字,必须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层面辩证分析,对周瑜故里的认定亦然。  相似文献   
2.
臧知非 《湖湘论坛》2011,24(3):103-109
儒学内容的搬迁既源自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决定于儒生价值追求。从儒生价值观的层面了解儒学变迁更有助于把握儒学与历史实践的内在关联。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折时期,其表现就是以昔日圣王批评现实,转变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积极地为巩固现实权力秩序出谋划策。这个过程,从荀子开始,到董仲舒完成。儒学也最终完成了由现实的批判武器转变为现实统治的工具。只有历史地分析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科学地把握儒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商鞅在总结六国变法的历史实践和学者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推行的治国方针,并非秦制独然,秦始皇"焚书"又把这个传统推向极端。汉代继续了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治传统,张家山汉简《史律》更丰富了对这一传统的认识。二者的差异在于,汉朝的教育是官、私并举,儒法互通,从而奠定了中国政治传统的教育和思想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与历史变革的深层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表明,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关系,而核心的核心则是政府在土地关系中的作用。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土地是否私有化,而在于政府在土地关系中的作用是否能够保障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臧知非 《湖湘论坛》2010,23(6):94-97
古今学者对"西楚"的研究,都局限于"西楚"九郡的考辨,而没有探讨"西楚"一词的由来。"西楚"之称为项羽首用,因为彭城位于"下相"之西,项羽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之情、同时表示"自己之楚"和"昔日之楚"的区别,而名为"西楚"。南楚、东楚都是在"西楚"之称的基础上扩展而来,是西汉前期才使用的地域概念。  相似文献   
6.
孝伦理植根于先秦时代的宗族等级社会,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后世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予以不同的阐释,其内涵和外延因时而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各不相同。其总体趋势是越来越片面化、政治化、神秘化,和孔子思想的距离越来越远。在由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过程中,只有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把伦理价值和社会发展统一分析,科学把握传统孝道的内涵及其基础,分析传统孝道的历史局限性,根据现代社会特点,把孝道融入现代价值体系之中,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自觉的层面审视历史人物,以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多维度考察历史人物行为,才能突破对历史人物价值判断的传统思维。以此研究项羽,对项羽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往认识的合理与矛盾等,都会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