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环境问题产生与治理的一般理论分析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环境问题是因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一种“外部不经济性”后果。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只计算对自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成本和收益,不考虑其活动造成的环境成本代价,有时甚至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他人和未来,造成单个市场主体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出现“外部不经济性”,这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如何使负外部效应内在化?著名福利经济学家庇古主张国家对造成污染的当事人或课以赋税,或罚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是群众实践、理论探讨、中央决策三者有机互动的结果,是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最富有突破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无疑在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之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不仅表现在他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为寻求二者的有效结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更重要的在于,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结论,从而廓清了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关于“寻租”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寻租”概念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1974年在其《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在其创立的“寻租”理论中,将“租金”概念衍生为因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而形成的非生产性利润。一般意义上说,寻租活动的存在源于租金的存在,而租金的存在则是因为政府介入市场。然而,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在任何条件下,政府干预得越多,寻租活动就越泛滥。众所周知,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权力理所当然地全面控制和渗透到整个经济生活,但是寻租活动并不多见。究其原因,第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客观现实为背景 ,从是否需要坚持渐进式改革和能否坚持渐进式改革两方面入手 ,探讨了中国式渐进式改革的处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界关于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优劣的争论由来已久,激进改革派与渐进改革派各持己见.事实上,从“成本一收益”的视角看,激进与渐进改革方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从约束条件的视角看,只有切合本国实际的改革方式才是最优的.两种改革方式各有利弊,离开具体的客观的历史条件,抽象地谈论激进与渐进改革的优劣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改革是中俄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 ,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农业改革路径 :俄国走的是激进的私有化道路 ,中国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改革农业经营体制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方式不同 ,改革效果也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了西方主流经济学首肯并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推崇的"标准"改革方式——激进式改革,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这被称为"中国之谜"。对"中国之谜"的诠释主要有四种观点:初始条件说、双轨制说、发展战略说及自由改革说,这四种观点分别从初始条件、改革策略、发展战略及改革方式的视角刻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破解"中国之谜"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但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遗漏和不足。事实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找到一条切合自己实际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乡镇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到9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形成了乡镇工业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然而,90年代中后期,曾被喻为“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形势急转直下,不得不进行产权变革。对我国乡镇企业由兴转衰的整个运行轨迹该做如何解释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一、八十年代:模糊的产权为什么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一般意义上说,一个适宜经济增长的产权制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产权的明确界定,即产权属于具体的所有者所有;(2)产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3)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政治系统的有序运转不仅受到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生态系统要素的牵制。生态基础一旦遭到破坏 ,任何社会的政治稳定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生态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显化和强化。由于生态恶化的直接根源在于人口危机 ,所以人口危机将成为 2 1世纪政治稳定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