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慈善事业是一项以“道德人”人性假定为基础、第三域组织为依托的崇高且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现有慈善事业运行机制不完善,以及体制转轨导致人们价值观出现偏颇。发展慈善事业应唤醒人们的恻隐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参与慈善事业的自觉性;利用自愿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手段扩充资金募集渠道;走点、线、面相结合的救助路线;建立发展慈善事业的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劳动关系是提升社会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科学的劳动关系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规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但是,现有的研究往往更多地关注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益等客观性指标,而忽视了员工对企业认同等主观性指标的引进。这就需要构建起主客观相统一的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将企业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结构中,展现出企业与员工之间所特有的契约性质。为此,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出能够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三级指标,确定各层评价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起完整的三级指标评价标准,准确评估各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们如何面对老龄化社会□辛本禄人口老龄化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从注重人口的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也迅速老化,...  相似文献   
4.
第三部门的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T·列维特等人提出的,即非公非私:既不是国家的政府组织,也不是市场领域(私人领域)的产业组织。这些部门不是热衷于营利,而是致力于公益目标。第三部门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不同于以往人类祖先的宗族、部落、村庄、教会、行会等,它是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日益形成国家和公民社会二元化结构的结果。对第三部门的真正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赛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性部门国际比较项目使得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伴着全球性的社团革命而兴起。第三部门组织的发展几乎卷入了现代社会(尤其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5.
组织人:现代人生存方式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本禄 《理论探讨》2005,12(5):46-48
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社会本性、实践方式越来越体现出一种组织化的特征。这种组织化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实践特性决定了组织人的提出,进而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规定组织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