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钟飞燕 《学理论》2013,(22):121-122
城中村二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近30年来,学者们从社会环境的变更和文化重构的角度归纳了城中村二代失业率高、犯罪率高、社会认同感低、文化素质低等群体特征,并提出通过空间融合,加强教育和进行文化的整合来促进这一群体的成长。但是,研究的深度、广度存在不足,且实效性不强,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劳动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实质是"人自身的生产"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促进,统一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以"普遍劳动与普遍教育相结合"为内在要求,适应劳动新形态,培养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时代青年,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4.
被动城市化中的村二代适应状况,折射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通过改编过的"青少年城市社会适应调查问卷",对广州市黄陂村500名城中村二代测量,并以500名广州市城区青少年作为参照对象分析,结果发现城中村二代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城区青少年,其社会认同和社会交往存在失调和分化现象。时间维度上精神文明的滞后和空间维度上的社群隔离,是影响城中村二代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故需要通过空间融合、教育改造、文化重构等途径来提高城中村二代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