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制宪者关于"麦迪逊式困境"所涉及的两个不同原则(即多数统治与少数权利)之间相互抵牾的态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既不相信多数,又不信任少数",而应当被解读为"既依靠多数,又怀疑多数"。此即"麦迪逊式困境"的重新解读,其思想意识根源就在于洛克式自然法理论遭遇了美国制宪者立宪的现实主义观。这种困境的解决,最终是由民主过程与司法过程共同予以完成的,仅凭司法审查制度的运作,无法消解多数与少数之颉颃态势。  相似文献   
2.
思考先秦法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应立基于中国法理学的语境。倘若"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作为中国法理学语境中的强势话语能成立的话,那么,以"严刑重罚"和"以刑去刑"为核心主张的先秦法家思想,其合理性与价值就会面临根本性挑战。而事实上,所谓"法律的强制力观念弱化"只是一个虚幻的法学乌托邦。强制力和威慑性仍然是法律的核心要素和本质特征,因此先秦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冲击。对于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而言,先秦法家思想仍然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创造人权文明的中国形态,离不开中国特色人权学科建设。作为人权学科建设的总抓手,人权学科方向建设既是人权学科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依托,又是人权学科建设的品牌和特色,也是推动人权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构成。推进人权学科方向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根本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为导向,挖掘地缘优势和现有其他学科优势,塑造人权学科方向的特色和品牌。在新文科建设的视域下,推进人权学科方向建设必须塑造一种整合性思维,推动人权学与多学科之间深度融通。在遵循以上原则和进路的基础上,西北政法大学在人权学科方向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经验对以学科方向建设为重要依托和总抓手的人权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性需要与演化变迁需要的矛盾运动,导致制度总是相对滞后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在不损害社会制度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制度滞后时滞,是我们研究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目标。在社会制度二元结构中,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变迁路径表现出彼此迥异的特点,而两者的不同变迁路径对于整个社会制度来说各具作用,不可偏颇。在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下,实现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极具必要性,而通过制度科层供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制度滞后的时滞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法律制度的功能就在于减少不确定性,使人们对未来有明确行为预期,从而消解不确定性对社会合作的阻滞作用。《立法法》和《监督法》的法益目标正是通过确立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变更原则,法律体系内部统一性原则,以及法律制度建构与法律制度运行的协调一致性原则,来建构并维护法律制度的稳定性。然而,在违宪审查机制、一般法律的实施监督机制和对于公民个人的监督权和异议权的保障三个方面,仍然存在显见的制度漏洞,直接影响着我国法律制度整体的相对确定性以及人们形成稳定心理预期所必需的对法律制度的信服。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风险治理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城市风险治理取得实效。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的现代化风险,对我国城市风险防控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疫情防控的根本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此前提下,构建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城市疫情整体性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面对21世纪“新战国时代”的诸多挑战,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仍然是各国首要的政治主题.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构,离不开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法家思想文化的支撑.法家思想中“不法古、不循今”的改革主义、“缘法而治、以法为教”的法治主义和“禁胜于身、立公弃私”的权力制约观等合理内核,能够助推“四个全面”这一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先秦法家思想在21世纪的复兴,绝不是未经批判地在当下中国的思想和文化结构中嵌入先秦法家的全部观念和重述其所有的政治法律主张,而应当是对先秦法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反思、提炼,进而实现三个转换,即由先秦法家的“弱民”转换为现代政治的“强民”;由先秦法家的“君主立法”转换为现代政治的民主立法、以宪护法;由先秦法家的“天道”转换为现代政治的人权.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同志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法律思想。他关于民主宪政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超前思考与探索,对当前我国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提出,旨在调和法的安定性和道德性在现实法律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二律背反。然而,由于它所包含的两个以“正义”为基本范畴而建构的次级公式——“不可忍受性公式”和“否认性公式”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使得拉德布鲁赫公式本身难以有效消解法律理念的二律背反现象。该公式的法律意义仅只是在重新定位相对主义法学理念的同时,授予法官更大的解释权,从而强化法官统治在法治结构中的功能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