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完整、和谐、多方面和自由的发展。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导的高职院校党校教育应体现"党校姓党"及"‘人的全面发展’内在本质的确证",在此基础上应积极转变育人观念、更新育人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治文化是推进法治建设的精神动力,是落实依法治国重要方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法治文化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构建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建设,应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法治信仰;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法律体系;积极厉行法治,形成法治风尚。  相似文献   
3.
陈月婷 《传承》2012,(14):56-57,96
在对广东6所高校600多名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和个案访谈等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贫富分化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影响,并提出消除贫富分化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树立起的一面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积极创新社会实践路径,实现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道德需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从共同的利益出发,执行和维护一定的行为准则的需要,是人的诸多需要的一种独立的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能够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个体完善自我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为核心,努力激发大学生的道德需要,提升大学生道德需要层次,促进大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  相似文献   
7.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一。研究这一成果.对于正确分析人们的各种需要,提升人们需要的层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