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社会.转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要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确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问题 ,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奠定了历史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雷龙乾 《理论导刊》2002,(12):30-32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还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哲学观始终处在不断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它以“改变世界”为理论志趣。  相似文献   
3.
尽管各种以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人性和道德为名义的现代化怀疑论思潮始终不绝于途.已经成为历史行程的严重羁绊,但是只要洞见历史实践的基本规律,秉持科学、理性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就依然能够清楚地把握现代化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社会主义和人类道德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性哲学乃至教科书的辩证唯物哲学,相继都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频现哲学话语危机。所幸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激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哲学观念和理论形态上都具备论说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话语潜质。所谓实践地论说发展,意在回归实践立场,充分汲取“中、西”诸家哲学话语的合理因素,深入阐释扬弃“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践机理,从构建优良社会生态人手,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实践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表面看,《共产党宣言》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众多著作中的一本,但是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总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澄明这个总问题的内核和逻辑,才能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总逻辑.彻底的理解总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要从历史中弄清人的问题、从现实中澄明人的问题、从实践中生成人的问题.为了人类的利益,更准确地说就是为了多数人、劳动者、人民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不变的"初心".  相似文献   
6.
哲学观新论     
哲学观新论雷龙乾现行哲学观的主要缺点,是把哲学只当作“世界观的学问”,从而限制了哲学的理论视野,降低了哲学追求的境界,削弱了哲学与自己“体系”以外其他智慧来源的密切联系,妨碍了哲学的发展。看来,突破这种哲学观的限制,建立新的哲学观,其意义远胜于建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在社会转型的内部和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转型过程.文化转型一方面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与社会转型互为表里,都经历了从被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其中文化转型从被动到自觉的转折标志着社会转型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表面沉降到深层.从实际历史进程来看,越到社会转型的“深水期”,文化转型的深刻性和高难度就越发突显,价值重构的思考就越发沉重.为此,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后续探究就应当自觉顺应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分析现实国情,切中历史顽疾,从根本上实现文化转型的有效性推进.学术上则要在承认“中、西、马”各自价值的基础上,发挥马克思主义彻底科学和英勇革命的优势,形成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中、西、马”优势互补、互动多赢的进取态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哲学本质上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实践哲学,其历史价值可以从中国现代化的三个相对维度进行评估。第一维度是针对蒋介石的"革命哲学"理论,毛泽东提出了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革命目标和实践方法理论,科学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和实现路径。第二维度是相对于党内的"因循派",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反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和视阈狭隘的"经验论"等错误倾向,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实际工作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优良传统。第三维度是相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在解决如何把社会主义理想与现代化事业有机结合的问题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建设现代化等重要思想,但同时也存在某些重要失误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彻底的实践哲学,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域限"的疑惧,主要是出于对马克思关于"自然优先性"表述的语境误解、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实践性"的概念误解、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哲学观内涵的误解。只有上升到哲学观的认识高度,对这些误解予以针对性分析,才会破除疑惧,坚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0.
雷龙乾 《人民论坛》2012,(17):170-171
中国现代化历经三次重大哲学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本质上不仅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过程,而且是从生存方式到哲学意识形态的变革过程。化解哲学危机应根据时代要求,立足"人本"立场,构建具有当代实践品格和"中、西、马"差异互补的哲学资源萃取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